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0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294096
联合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临床应用的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1日 高云虎 于剑凤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呼吸机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辅助自主呼吸模式(BiPAP/ASB)救治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在常规药物抗心衰治疗基础上联用呼吸机无创正压面罩通气(BiPAP/ASB)治疗,测定动脉血pH、PaO2、SaO2、PaCO2,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及临床症状,并进行相关分析。同时与2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相对照。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0%,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且总有效率为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 (P <0.05)。结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同时应用呼吸机结合常规药物治疗较之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辅助自主呼吸;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118-01

    国内外有研究认为无创机械通气有利于急性左心衰的缓解,对提高抢救危重心衰患者的成功率有重要价值。我们从2007年10月~2009年10月对2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在抗心衰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德国产Drager型重症监护呼吸机(savina)双水平正压无创面罩式通气,辅助自主呼吸治疗(BiPAP/ASB)模式,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急救中的4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均具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病史,且除外COPD患者,心功能Ⅳ级,神志清楚,讲解后能配合。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65.72岁,其中冠心病1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风心病2例;扩心病4例。对照组:20例同期住院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其年龄、病种、症状体征、合并肺部感染情况及动脉血气等指标均与BiPAP/ASB组相近似,有可比性。

    1.2 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体位、拍背排痰、吸氧、吗啡、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氨茶碱等。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BiPAP/ASB呼吸机面罩正压通气治疗,鼓励配合,排痰时可取下面罩,呼吸模式(S/T):吸气压8~16cmH2O,呼气压4~8cmH2O,氧流量5~8 L/min。持续应用至病情好转,并据病情适当调整吸气压、呼气压以及氧流量,并密切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记录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呼吸困难程度、两肺哮鸣音及湿性啰音。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动脉血气1次。

    1.3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呼吸困难、两肺哮鸣音和湿性啰音均消失或显著减轻,心率、呼吸、血压、PaO2、SaO2恢复正常。有效:上述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PaO2、SaO2增高或接近正常。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从表1可见,虽然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但是治疗显效率为50%,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且总有效率为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 (P <0.05);说明急性左心衰患者同时应用呼吸机及常规药物治疗较之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具体见表1)

    3 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发作时,心排出量急剧减少,心室舒张末压迅速升高,肺静脉回流不畅。由于肺静脉压迅速升高,肺毛细血管压随之升高使血管内大量液体渗入到肺间质和肺泡内,从而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1]

    无创正压通气改善左心衰的机制为[2]:①双向正压通气使胸腔负压下降,甚至为正压,使左心室跨壁压下降,而跨壁压实质为心室后负荷,即后负荷降低;②胸内正压作用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脏前负荷;③前后负荷的下降使心肌张力降低,改善冠状动脉血供,心肌供氧增加;④左心衰导致肺泡和肺间质水肿,气道正压增加使肺泡内压和肺间质静水压提高,有利于肺泡和间质液流入血管腔,改善气体交换;⑤扩张陷闭肺泡,消除分流,增加功能残气量和肺组织顺应性,减轻通气与血流灌注比例失调,提高氧分压;⑥减轻呼吸肌做功,降低耗氧量。本组资料显示,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抢救危重急性左心衰疗效显著。

    呼吸机辅助无创正压面罩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具有以下特点:①操作方便,安全,利于护理;②无创、不增加机会性感染、顺从性好;③可使动脉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迅速而显著提高;④临床症状明显改善;⑤有助于防止注射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69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