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293754
耳穴贴压减轻绝经后骨质疏松骨痛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李春梅 彭小苑 姚伯英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耳穴贴压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痛的影响。方法:用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对我院50名绝经后骨质疏松导致骨痛的患者进行调查,选择评分在4分以上的患者共30名进行耳穴贴压,1个疗程后再用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30名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痛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有效率达90%。结论:耳穴贴压运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痛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耳穴贴压;绝经;骨质疏松;骨痛

    【中图分类号】R4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1-0059-01

    耳穴贴压法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保健方法。具体操作是将表面光滑近以圆球状或椭圆状的中药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等,贴于0.6×0.6厘米的小块胶布中央,然后对准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退行性改变为主的疾病。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 1]。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约占骨质疏松症的90%,可分为2种亚型,即Ⅰ型和Ⅱ型:Ⅰ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 2]。骨痛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骨痛,以腰背部痛为明显。疼痛特点是病人由安静状态转为活动时会出现明显的腰背痛及腰背部板硬感,活动后可以减轻或消失。长时间保持某一固定姿势时疼痛会加重。卧床时疼痛可减轻,夜间疼痛可缓解。随着骨量丢失的增加,骨痛逐渐加重,甚至卧床不起。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为帮助骨质疏松引起骨痛的患者寻找安全有效的减轻疼痛的治疗方法,我们对我院50名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进行调查,对评分在4分以上的患者共30名进行耳穴贴压治疗,结果显示受试患者的骨痛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选择我院住院部骨质疏松科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痛的患者50名,年龄48~64岁,绝经年限1~18年,在同一时间段,静息状态下接受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调查,选择评分在4分以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30名进行耳穴贴压。纳入标准:意识清楚,血压稳定,未接受止痛药治疗,愿意配合护士指导。

    1.2 方法:治则:补肾,调理脏腑,平衡阴阳。取穴:内分泌、肾上腺、神门。操作:患者仰卧,头偏向一侧,全身放松,舒适、自然,闭目,嘱其思想集中在耳部。选用中药王不留行籽,颗粒大小适中且饱满者,用75%乙醇棉球消毒耳廓后,将王不留行籽置于边长0.6cm的正方型医用胶布上,用镊子送至耳穴,对准穴位贴紧,并稍加压力,使患者感到酸痛、麻胀、发热感。贴压耳穴后,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所贴耳穴3~5次,每次每穴按压时间应不少于20s,以使耳廓发红发热为度。疗程:左右耳交替贴压,3d换1次,中间休息1天,连压4周为一疗程。经治疗一疗程后,再用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进行调查。

    2 治疗效果

    显效为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递减4分及以上;有效为评分递减2分;无效为经治疗后评分和治疗前一样或递增。3 结果

    均以1个疗程为限,原30例骨质疏松导致骨痛的患者中,16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有效率达90%。

    4 讨论

    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低落,导致骨代谢失调,骨生成减少,骨丢失加强,尤其在绝经后三年内骨丢失最快。每年丢失约2%~3%,甚至可高达5%。以后逐渐减弱为1.7%,到绝经后十年渐趋稳定。患骨质疏松症的妇女常有骨痛症状,如腰、背、膝、足跟等部位疼痛,严重者常会弯腰驼背或发生非暴力性骨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卵巢功能衰退以致雌激素分泌减少有关。激素替代疗法的治疗效果已被公认。但长期应用雌激素的安全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新近的研究认为,雌激素替代治疗是减少绝经后骨量丢失很有效的方法,但伴有潜在的诱发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出血等副作用[ 3],且有诸多禁忌证,难以为人们普遍接受。有研究表明,耳穴贴压法能有效提高内源性雌激素水平,改善骨代谢,增加骨密度,减轻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是耳穴治疗影响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使雌激素水平不再下降,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4]。从而达到减轻患者因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耳穴贴压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易行、疗效稳定、无痛苦、无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是临床用于减轻绝经后骨质疏松骨痛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世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3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