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0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293520
钩蝎散偏汤加减治疗偏头痛100例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日 韩世友 沈金忠 方爱国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钩蝎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0例偏头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钩蝎散偏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比灵治疗,采用医学结局研究用疼痛量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pain measurement,MOSPM),于治疗前、治疗后2、4周末评定疗效。对疼痛疗效评定以MOSPM 评分减分率作为疗效评定指标,MOSPM 评分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治疗4周后,减分率≥50%为有效,<50%为无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优于对照组的52%(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MOSP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MOSPM评分在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起效时间较对照组快。在治疗4 周后,MOSPM 评分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MOSPM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钩蝎散偏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西比灵。

    【关键词】偏头痛;钩蝎散偏汤;西比灵;多中心

    【中图分类号】R4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156-02

    偏头痛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发作性颅内外血管运动和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慢性复发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以发作性一侧太阳穴或半侧前额搏击性头痛为特点,发作时可伴有视觉、感觉、运动、情绪紊乱及胃肠道等植物神经症状,一般持续4~5个小时,部分患者可持续2~3天,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甚至有的病人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等。偏头痛可能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发病率约10%,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发病以春、夏发病为多;30~60%病人有家族史。本小组自2002年以来采用自拟钩蝎散偏汤治疗偏头痛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00例病人均为我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门诊病人,诊断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发布了修订的第2版《头痛疾病的国际分类》偏头痛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并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除外颅脑以及五官科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排除头痛性癫痫。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男12例,女28例,年龄14~72岁,平均47.8岁,病程2个月至12年,平均1.8年;对照组男14例,女26例,年龄(18~69)岁,平均45.2岁,病程2个月至14年,平均2.6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家族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服药方法:治疗组口服钩蝎散偏汤。方药组成:川芎30 g,白芷3g,白芥子10g,炒白芍20g,柴胡10 g,郁李仁3g,香附6g,全蝎10g,钩藤12 g炙甘草3g。痰湿明显者加半夏、茯苓、苍术;肝气郁结者加佛手、郁金;瘀血明显者加丹参、红花;气虚者加黄芪、太子参、炒白术;偏肾阴亏者加熟地 何首乌;阴虚阳亢者加天麻、麦冬。对照组服用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两组均以为4周为1个疗程。

    1.3 目标病例及分组治疗方法:入组患者均为本院和3个协作单位门诊病人,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及入组标准的偏头痛患者100例,由神经专科医生进行系统的病史收集、一般体检、神经系统检查和行为评定,按疼痛量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Pain Measurement,MOSPM)[3]积分进行第一次评估。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治疗组用“钩蝎散偏汤”治疗,不合用其它治疗偏头痛药物,中药均由医院智能自动煎药机煎制;每次100ml,早晚各一次,温服;对照组单用西比灵(全部为西安杨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晚5mg 。

    1.4 观察项目及评分标准、疗效评价标准评定方法采用医学结局研究用疼痛量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pain measurement,MOSPM),于治疗前、治疗后2、4周末评定疗效。对疼痛疗效评定以MOSPM 评分减分率作为疗效评定指标,MOSPM 评分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治疗4周后,减分率≥50%为有效,<50%为无效[4]

    1.5 统计方法: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 11.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字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疗效比较(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 ,2)P<0.01;与对照组比较,3)P<0.05

    两组治疗前后MOSPM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MOSP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MOSPM评分在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起效时间较对照组快。在治疗4 周后,MOSPM 评分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MOSPM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2.2 不良反应:观察期间治疗组2例有轻度腹泻,第2天消失,对照组3例出现面红、烘热感,继续治疗5天症状消失。两组治疗后血、尿、粪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3 讨论

    偏头疼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因病因复杂的特点,临床诊断比较困难,治疗上也是五花八门,没有一种特效治疗的方法。偏头痛属于“头痛”“头风”范畴,乃中医内伤头痛。头为清阳之府,三阳经脉均循头面,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于巅顶,五脏六腑之阴精阳气皆上奉于头,所以,凡经络脏腑之病变皆可引发头痛,因肝者,一因情志不和,肝失疏泄,郁而化火,上扰清窍而头痛;二是火盛伤阴,肝失濡养,或肝肾阴亏肾水不能涵木,肝阳上亢,上扰清空。因于脾者,多因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蒙清窍而发头痛,因于肾者,多因脾肾阳虚,不能温化水湿,痰浊内生,蒙敝清窍而致病。久病入络,气滞血淤,脉络瘀阻也是偏头痛最常见的发病原因。而中医最大优势在于可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不同的病理状况进行辨证论治,随症加减。本方乃由散偏汤加减而成,散偏汤出自清代名医陈士铎编者的《辨证录》[5]。方中重用川芎为主药,性味辛温,味薄气雄,辛香辛散,温通血脉,疏达气血,既能活血祛瘀、补血生新,又能升清阳行气开郁,为血中气药,秉其升散之性上行头部而祛风止痛,是治疗头痛的圣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芎有增加脑血管搏动性血容量,对慢性微循环障碍有明显调理作用,同时对中枢神经有镇静、镇痛及稳定病人颅脑血管舒缩功能的作用[6]。白芷芳香上达,入气分走血分,行气血,善治阳明经头痛;白芍养血柔肝,敛阴抑肝,缓急止痛,其味酸、微寒,可制约川芎之辛烈,而与甘草为伍,甘酸化阴,育阴缓急止痛,香附行气解郁;白芥子疏气化痰,调和肝脾;柴胡升清而入少阳经,可载药上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8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