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科学·新健康》 > 2011年第4期
编号:12005569
生命的重量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1年第4期
     “在我下班的时刻她开始吐血,估计也就这几个小时的事了,反正不关我事了,我下班了,噢耶耶耶~~(笑脸表情)”

    “这大冷天的,我暖个被窝也不容易,您就等我下班再死,好不?”

    “今晚来上班收到的最好消息!亮点在最后2行,病人2:10PM宣布临床死亡~今晚可以睡个好觉!明天可以出游了!!!(笑脸表情)”

    已经逝去的病人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最后一次被人关注是在汕头中医院医生李丛琳的微博中,而如果患者泉下有知,是不是也忍不住要说:“李医生,您的‘等您下班再死’的要求太高了耶!”

    据说,此微博一出,立即招来板砖无数,然而,也有不少网友不以为然:对医生而言,死亡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所以李医生的想法一点不足为奇。

    那么,在这里我也想问一句:对医生而言,还有什么比生死更大的事呢?

    《黄帝内经》中说,“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强调:“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自然界万事万物之中,只有人的生命最为宝贵。而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是医学伦理的最基本出发点。

    可遗憾的是,在现实的医患关系中,我们已经很难找到这种悲天悯人的大医情怀。医学被解释成庖丁解牛般的“技术工种”,医生看患者自然也是“目无全人”。

    曾经对沈阳一些公共汽车上的广告非常气愤:广告的画面是一位簪花甜睡的少女,嘴角露出恬淡的微笑。而画面上赫然打出的是:梦幻无痛人流!本来是对避孕失败采取的一种无奈的补救措施,在打广告的这家医院眼里,竟然成了如梦幻一般的美妙之旅,这究竟是把患者的健康置于何地!又把生命置于何地!

    记得几个月前也看过一位医生的博客,这位女医生写道,一位怀孕5个多月的女人前来就诊,非要做引产,女医生百般劝阻无效,最后只得实施了手术,在回家的路上,这位女医生想起无辜夭折的胎儿,一时间泪流满面,心痛不已。

    我想,这样的医生才是合格的医生,对素不相识的生命始终抱有悲悯之心,才能设身处地地体谅患者的身痛与心痛,而这样的医生,无论如何也不会要求患者“等我下班后再死的”!

    其实,越是看惯生死,越应珍惜生命。韩国有学校开展过一种“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穿好殓服,躺进棺材,体会死亡的感受。据说,很多学生在躺进棺材的一瞬间都禁不住热泪长流。前文提到的那位李医生,是不是也该接受一下这样的教育呢?这时,你是不是也会深切地体会到,在生离死别的瞬间,本容不下一点点的冷漠和轻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