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7年第2期
编号:11546127
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相关心理因素的调查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1日 周鹏生
第1页

    参见附件(569KB,4页)。

     拥有相当程度的人际应对能力。

    人际困扰大于15分这一临界值,而且占97.4%的被试得分大于等于15分,表明民族院校大学生不仅存在人际困扰,而且有相当多的人困扰程度较严重。人际信任得分平均值小于75分这一临界值,而且占98.9%的被试得分小于75分,表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不信任比例是非常大的。人际敏感得分平均值小于2分这一临界值,而且大于2的比例较低(占11.4%),表明大学生在人际敏感精神症状方面所占比重较小。民族院校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来自不同民族、不同的家庭背景,个性、兴趣、爱好都有差异,面对这样的复杂人际交往空间,大学生出现人际困扰是正常的,由于他们拥有相当程度的人际应对能力,基本能够化解人际交往中的某些矛盾,因而较少出现人际敏感精神症状。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对人际交往中的诚信产生了怀疑,不管是与熟人还是陌生人的交往,都不可避免出现不信任现象。

    4.2 除人际困扰外,自我概念、人际应对、人际信任、人际敏感因子得分在性别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不论男生还是女生,民族院校大学生自我评价是比较高的,有一定的人际应对能力,普遍对人际交往产生不信任,而且对人际交往中的敏感症状是基本上相同的,所以它们在性别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相对而言,民族院校女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因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对自我评价较高,人际交往中对他人充满信任感,由此,自我概念和人际信任得分中要比男大学生高。由于传统观念上要求男性趋于外放、主动,女性趋于内秀、被动,性别角色使女大学生更容易在际交往中面临困境,因而女大学生人际困扰的程度要大于男大学生。

    4.3 民族院校的特色在于多民族大学生聚集在一起求学,那么不同民族大学生之间在人际交往各心理维度上有无差异呢?从调查结果来看,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总体之间各维度并无显著差异。不同民族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都要面临基本相似的问题,进行应对,遵循基本相同的心理规律,因而不存在显著差异。相对而言,比起少数民族,汉族大学生对自我的评价较高,交际面更广,所面临的困扰更多,但处理人际困扰的应对能力也较强;但是可能正因为交际面广泛,人际信任感较低,而对人际关系较为敏感。

    不同少数民族大学生之间人际关系各因素的差异表现不一致。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基本上都是积极的,自我概念在民族之间无显著差异。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语言、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有的差异非常悬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569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