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8年第3期
编号:11585808
儒家经典《大学》中的积极心理学思想(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1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3期
     3 如何培植积极的人格与积极的体验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儒家所说的修身就是塑造积极的人格,而新的人格并不是一蹴而成的,而是一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艰辛过程。《礼记·儒行》中说“儒有澡身而沐德”,《大学》继而用沐浴、切磨骨器和玉器的比喻一方面来说明修身正心和人格塑造的持久性和必须专神用心;另一方面用来鼓励人民“自新”,这与积极心理咨询的“助人自助”宗旨不谋而合。

    既然修身是一个艰难的和长期的过程,当必然受到各种情绪的干扰,《大学》告诫修身者必须明白认知与情绪的相互关系,并以端正的认识来制约情绪。“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 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 ,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弗雷德里克森(Fredrickson)关于积极情绪的扩建理论认为,消极的情绪会缩小个体即时的思想和行为资源以便对威胁作出应激反应;而积极的情绪则会促进个体扩建即时的思想和行为资源以帮助建立起可持续的发展资源。儒家睿智地认识到了不良的情绪会使认知过程和结果发生偏差,这种观点与认知心理学关于认知影响情绪的观点互为补充。积极心理治疗的创立者佩塞施基安(Nossrat Pesechkin)将人的认识能力称之为第二能力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