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09年第14期 > 正文
编号:11790114
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心理分析与对策等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5日 王文英 王 娜
第1页

    参见附件(1601KB,2页)。

     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心理分析与对策

    王文英 王 娜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720(2009)14-0646-01

    护理心理学从80年代以来,在临床上日益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文献报道,因护士的情绪引发差错的发生率占60%-70%。研究护士的心理状态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儿的痛苦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下面从心理角度讨论关于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常见的负性心理及对策。

    1 穿刺失败的原因

    1.1 紧张:这是儿科护士在进行操作时最常见的一种表现。一般表现在年轻护士身上,心理压力大,本身技术不过硬,病人及家属又不信任时更容易发生。

    1.2 胆怯:这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特别当病人家属是在卫生系统工作或操作时有领导在场或病人家属态度蛮横时,心里越担心越害怕,手就越不听使唤。

    1.3 倔强:有个别护士在静脉穿刺失败时,有种不服输的心态驱使自己固执的一针一针地扎,也许最终得以胜利,但却给患儿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和肉体的痛苦。

    1.4 焦虑:有些护士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遇到患儿血管暴露不明显时,缺乏足够的信心,一种潜在的担心使护士焦虑不安。

    1.5 烦躁:工作繁忙、疲劳或在护患、同事、家庭关系上遇到不顺心的事,都可以使操作者心烦意乱,影响操作。

    2 对策

    2.1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态会带来恰当的举止。家庭、护护、护患、医护之间的关系,生活、工作中的各种矛盾,以及年轻护士的恋爱等问题,都影响着护士在工作中的情绪。作为护士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来调节自我、稳定自我。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尽量避免外来思维信息的干扰。护士在工作时,要有这样一种意识,从换上工作服的时候起,护士的角色就不能错位,只有这样,才能专心工作。

    2.2 创造宽松的工作氛围: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如果出现了失误,对患儿家属抱以歉意,说声对不起,将会得到家属的谅解,为重新穿刺提供良好的心态。

    2.3 练就过硬技能:操作技能是基础,在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常有这样的现象存在:技术越好,自信心就越强,操作时越沉着,成功的概率就越高,这是良性循环;技术越差,自信程度就越低,成功的概率就低。要提高技术水平,不能满足于教科书的讲解。平时要注意揣摩婴幼儿、肥胖儿血管的特点,反复体味进针的动作,留心观察技术好、有经验的同事的操作过程。

    2.4 要有自尊心,不要有虚荣心:对于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是我们追求目标,但却是不能达到的“极限”。护士对操作中出现的挫折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防止产生心理失衡。在遇到穿刺失败时,应对自己的心理及能力迅速作一个判断,必要时求助于同事,千万不要爱面子,一意孤行。

    2.5 多阅读书刊,提高综合素质:工作之余,常阅览书刊,可以使护士拥有更高的眼界、更为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这些素质能够潜移默化地帮助护士排除在操作时的各种心理障碍。

    2.6 要有平等的观念:假如有平等的观念,就不会因为给领导干部子女穿刺而感到紧张;假如有换位思考的方法和宽容的态度,就能坦然对待病人家属的担心或挑剔;假如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得失和家庭问题,就能减少个人烦恼对工作的干扰。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新进展的讨论

    张士杰 陈凤霞 周喜红 段晓丽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720(2009)14-0646-02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系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随着心脏复苏、溶栓再通等医疗技术的开展和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生存率明显增加。整个救治过程中,护理观念的转变为患者的顺利康复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关键词]心肌梗死;观察护理;新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发达国家已位居心血管病死亡之首。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将护理同行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方面进行的研究和取得的经验总结如下:

    1 心脏骤停的复苏

    据统计,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约有4%~33%的病人会出现室颤,而室颤是导致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死亡率很高。

    1.1 持续有效的心脏按压为重要而必须的第一步。一旦判定心脏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频率为每分钟80—100次,按压幅度为3~4cm,压放时间各占50%。其有效征象为瞳孔缩小、皮肤颜色改善、自主呼吸恢复,按压原则是不到最后决不放弃。通过及时有效的心脏按压可维持心肌细胞的生理功能,延长室颤持续时间,为电击除颤的成功创造有利条件。

    1.2 早期电除颤是复苏成功的关键。心脏骤停最常见的最初心率为室颤,室颤唯一有效的治疗是电击除颤。

    1.3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复苏后尽早溶栓治疗是恢复冠脉灌注、缩小梗死面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有部分患者在入院时即表现心脏骤停,复苏后诊断为急性心梗,以往此类患者被列为溶栓禁忌证,而最近国内外文献报道只要复苏时间在6h以内且符合溶栓指征,应尽早溶栓,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2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

    在适当范围内进行静脉溶栓是急性心梗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也有一定的风险,使心肌梗死的临床过程复杂化。

    2.1 严密心电监测,预见性发现问题。急性心梗溶栓治疗24h可以并发各种心律失常,3h内以室性早搏多见。护理上要根据心梗部位的不同,预测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前、侧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应警惕快速心律时常的发生,应用利多卡因等药物治疗频发早搏及短阵室速;下、后壁急性心梗的患者,应注意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发生,尤其夜间睡眠时,防止因迷走神经增高所致的心率减慢,必要时给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等药物,床旁备好临时心脏起搏器;护士还应重视患者的不适主诉及精神变化,注意及时疏导患者,减少各种不良刺激,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2.2 仔细观察,准确鉴别各种临床征象。对于急性心梗入院初期的患者,CCU护士应注意观察心绞痛、低血压、心力衰竭等各种临床症状。急性心梗患者第1周内低血压发生率较高,应注意血压监控。对于心梗溶栓伴有心衰的患者,心输出量减少是主要的护理问题,应注意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为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观察心衰的症状。当疼痛剧烈时,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护理上应注意观察这种非心脏症状。

    2.3 不稳定状态的护理。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冠心病中危险性仅次于心肌梗死的又一症候群,积极治疗不稳定状态可预防心梗再发,降低病死率。其临床护理除必要的心电、血压监测外,还应注意扩血管药的使用方法。如使用硝酸甘油制剂时,应根据患者症状5~10min调节静脉滴注剂量。如要加大剂量,应严密监测血压,以收缩压不低于90mmHg或用药前有高血压,血压降低不超过原平均血压的30%为宜。如果连续使用硝酸甘油制剂24h,中间应停药6~8h。因此,护理上要严密监测血压,准确记录药物使用时间,以配合医生用药。

    3 系统健康宣教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过程比较复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0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