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09年第15期
编号:11789866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25日 《中国保健》 2009年第15期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15-0589-01

    【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6例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而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在服用阿司匹林和抗心绞痛常规治疗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对照组44例给予阿司匹林口服和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根据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变化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而且安全方便。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低分子肝素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一种,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症,并发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率高。近年来笔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对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2005年6月~2008年6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6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制定的标准。治疗组82例,无严重高血压及出血性疾病等抗凝治疗禁忌证,男52例,女30例,年龄36~77岁,平均60岁;其中,恶化型心绞痛31例,静息心绞痛26例,梗死后心绞痛2例,混合型心绞痛23例。对照组44例,男28例,女16例,年龄35~75岁,平均59岁;其中恶化型心绞痛18例,静息心绞痛8例,混合型心绞痛18例。两组年龄、性别、心绞痛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休息、吸氧、静滴单硝酸异山梨酯、极化液、葛根素等,口服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必要时给予降血压、降血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 q12h皮下注射,连用7~10d。

    1.3 观察指标:①心绞痛每日平均发作次数;②每次心绞痛发作平均持续时间;③用药期间每日做12导联心电图1次,心绞痛发作时再做心电图检查;④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血小板及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并观察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情况。
, 百拇医药
    1.4 疗效判定:显效:心绞痛及胸闷消失,2w内未再发作,ST段恢复50%以上,T波恢复直立;有效:胸痛胸闷缓解,2w内仍有心绞痛发作,但频率减少2/3以上,ST段恢复50%以上,T波双向或变浅;无效:胸痛胸闷稍缓解或未缓解,仍反复发作,ST-T未恢复,甚至加重。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82例中,显效57例(69.5%)、有效21例(25.6%)、无效4例(4.9%),总有效率95.1%。对照组44例,显效23例(52.3%)、有效8例(18.2%)、无效13例(29.5%),总有效率70.5%。

    2.2 不良反应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出现注射部位皮下淤斑17例,未予特殊处理,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无猝死及心肌梗死发生;对照组1例于治疗第7天猝死。

    3 讨论
, 百拇医药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内科常见心血管急症之一,不及时有效地控制,常常易发生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严重后果。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纤维帽出现溃疡或破裂,胶原纤维和脂质核暴露,引发血小板聚集,凝血酶原激活等一系列反应,导致冠脉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阻塞。

    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通过化学分解、酶催化裂解等方法制得的分子量较小的肝素片段,分子量在4000~6000,具有以下特点:①抗Ⅹa和抗Ⅱa作用较强,抗凝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不易引起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因而出血并发症少,不需要血凝监测,无停药反跳现象;②半衰期长是普通肝素的2~4倍,使用方便;③通过内皮细胞的介导作用导致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前列腺素样物质的释放而作用于纤溶系统;④可通过细胞调节来发挥抗栓作用;⑤还具有延迟性抗血栓功能,其所产生的预防性抗血栓作用常超过24h。

    不稳定型心绞痛者冠状动脉内常伴有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过程,而常规抗心绞痛药物如:硝酸盐制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是通过增加心肌氧供或降低心肌耗氧量而发挥作用,故对于伴有血栓形成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差。肝素虽无溶栓作用,但在血栓形成初期,血小板、红细胞及其他血液成分的聚集是一个可逆动态过程,即无外界干预时有形成分聚集与溶解是同时存在的,当聚集速度快于溶解速度时,血栓逐渐形成并增大;应用低分子肝素后,抑制血液有形成分的聚集,间接地加速溶解过程,从而有效地预防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形成。因此,肝素可有效地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本结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能显著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总有效率达95.1%,且能明显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的程度,而治疗前后血小板和凝血酶原时间改变不大,出血不良反应小,无需监测血小板和凝血酶原时间。总之,低分子肝素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

    [2] 郭为民,于立志.抗凝药物在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中应用的进展.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1:51~53.

    [3] 霍勇,刘兆平.抗凝与抗血小板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应用.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1:18~20.

    [4] 陈国伟.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的最新进展.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8:457~458.

    [收稿 2009-04-21], 百拇医药(赵爱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