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09年第18期
编号:11892521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25日 《中国保健》 2009年第18期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是尿毒症患者的不完全性肾脏替代疗法,它利用半透膜的原理,将患者血液和透析液同时引进透析器的内外侧,在透析膜的两侧,呈反方向流动。借助膜两侧的溶质梯度、渗透梯度和水压梯度,通过扩散、对流、吸附、清除毒素;通过超滤和渗透,清除体内潴留过多的水分和代谢废物。同时可补充需要的物质,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现就其护理配合及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23例,其中男17例、女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肾小管间质性肾炎5例、高血压2例、糖尿病肾病1例。

    1.2 透析方法:采用人工肾机为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连接净化水源及电源,动、静脉管路及透析器,检查是否正确。用生理盐水及肝素预充管路,等待上机。对患者行直接动、静脉穿刺术或动、静脉内瘘穿刺术,连接动静脉管路,开始透析。透析4~6h,用200ml生理盐水回血,顺利下机。透析时可根据病情调节各项指标。一般24h尿量不超过800ml的患者,每周透析时间应在12h以上,分3次透析。每日尿量超过1000ml的患者每周透析时间应保持在10h以上,分2~3次透析。透析液流量一般固定在500ml/min。血流量在200~250ml/min左右。
, 百拇医药
    1.3 护理方法

    1.3.1 心理护理:对于尿毒症,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根除方法,患者对自己疾病的发展、治疗方法及预后特别敏感。每次血液透析所需时间长达4h之久,要求病人保持相对固定的体位,穿刺的肢体不能随意活动,患者长期被疾病缠身,血管通路手术、插管以及透析期饮食的控制、限制水分、盐的摄入均使病人身体遭受很大的痛苦。大多数透析患者表现为焦虑、急躁、悲观和失望,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使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必须细致地做好围透析期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主动接待病人,关心和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予精神上的安慰,使其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向患者介绍透析时可能出现的反应及预防措施,让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透析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要求,透析开始后,护理人员可把手摆放在病人的肩膀上轻拍病人的肩膀,或握着病人的手与其交谈,在与病人交谈时要特别注意用词简单、声调温和,分散其注意力,使病人保持舒畅的心情,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平稳地完成透析。

    1.3.2 静脉穿刺部位及血管通路的护理:为了顺利完成透析,穿刺前首先要触摸和观察好血管的走向,必要时可短时使用止血带。穿刺不易者可先做热敷使血管充盈,穿刺部位距离吻合口至少3cm以上,应距吻合口由近而远反复进行,不可固定穿刺点,以免形成动脉瘤或造成狭窄。此外,必须保护好切口、保证病人有良好的血管通路。当穿刺成功后,穿刺侧肢体要用无菌治疗巾覆盖。避免与病人接触,透析时一切用物和药物要放在安全的位置,严防病人接触和无意识收藏。防止因肢体活动造成穿刺部位的出血及血肿,给病人带来痛苦。透析结束拔针后,穿刺点用酒精消毒,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包扎压力以穿刺点不出血且能摸到动脉内瘘处血管搏动为宜,避免压力过大、压迫时间过长引起内瘘堵塞。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通过对23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观察,大部分患者透析前与透析后相比,血清肌肝、尿素氮均大幅度下降,透析后患者自感心慌、胸闷等症状减轻,食欲增加、全身症状均得到缓解。

    3 讨论

    透析患者不能依靠增加超滤来改善日常的进水量,因为在血透中大量快速的超滤水分会引起血压下降、痉挛、头痛等各种症状,且慢性水负荷过重可增加心血管负荷,后果是不良的。至于食盐的管理,平时应避免各种高盐食品,如咸鱼、咸蛋、咸肉、咸菜、酱类及各种腌制品,在尿少、浮肿、血压增高时,应控制盐的摄入量,代用盐也不可以滥用。每周透析3次的患者,每日盐的摄入量为4g左右,每周透析2次的患者每日盐的摄入量为3g左右。

    长期接受透析的患者,能否提高生活质量,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否管理好水、盐的摄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尤其是少尿时,血钾往往偏高,严重的高钾血症往往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严格限制钾的摄入。每日尿量达1000ml者可排出1g钾;每日尿量在500ml者最多可排出0.6g钾。即使每周透析3次者。每日钾摄入量仍应限制在0.6g左右。除此之外,由于每次透析时可使体内丢失一部分蛋白质,血透患者还应注意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摄入过多也会加重氮质血症,一般以每日每千克体重1~1.5g左右为好,并应选择一定数量的高生物蛋白食物和牛奶、鸡蛋等,注意脂肪及热量的补充。, http://www.100md.com(耿东辉 张丹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