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09年第18期
编号:11892630
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发病机制关系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25日 《中国保健》 2009年第18期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较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喘憋为特征,多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尤其是1.5~6个月的婴儿,其病原以病毒为主,其中RSV最常见,而婴幼儿期呼吸道病毒感染可作为哮喘发病的启动因子,Sigurs等对年龄<1岁因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需住院治疗的婴儿7年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哮喘的发生率为30%。呼吸道RSV感染促发了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遗传特应性体质与哮喘相似,RSV感染后有哪些致病机制与哮喘的发生有关也尚未完全阐明。现就近年来RSV的发病机制以及与哮喘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毛细支气管炎致病机制

    1.1 RSV感染的直接损害:RSV侵入毛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引起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毛细支气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黏膜下充血、水肿,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部分或完全堵塞管腔,导致肺气肿、肺不张,RSV感染导致毛细支气管上皮损伤常常需要数月才能完全修复,在此期间的反复或持续性感染很容易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哮喘的发生。

    1.2 RSV感染的免疫机制

    1.2.1 RSV感染引起Th1/Th2免疫应答失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