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10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1959611
耳穴压豆促进妇瘤根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25日 徐惠丽 张吉玲 丛金丽
第1页

    参见附件(1339KB,2页)。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3 - 203 - 02

    【摘要】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方法。方法 实验组经电子穴位测定仪选穴后将中药王不留行颗粒贴压于左耳穴(胃、小肠、大肠、脾、脑干、皮质下),每隔30分钟轻压一次,每次5分钟,睡眠除外,至排气。对照组30例术后用维生素B1肌注。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实验组25.78 h,对照组46.72 h,2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1),结论 耳穴压豆有促进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耳穴压豆;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胃肠功能

    妇科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疾患,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式,手术范围广,损伤大,易干扰腹腔脏器功能,术后患者常因暂时性肠麻痹而发生腹胀,导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延长,影响进食和手术疗效。根据中医理论使用质地较坚硬的中药王不留行颗粒压迫耳部与胃肠机能相关的穴位,使其起到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我们比较这两种方式对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08年10月至2010年2月妇科住院的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病人60例,平均年龄49.28岁,手术包括宫颈癌根治术36例、子宫内膜癌根治术18例、卵巢癌根治术6例,手术麻醉采用持续硬膜外麻加静脉复合麻醉。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

    1.2 用药方法2组患者手术后均用硬膜外持续自控泵镇痛,纠正电解质失衡、止血三联、抗生素和能量支持等治疗,术后尽早活动。

    实验组30例病人术后经电子穴位测定仪选穴后将中药王不留行颗粒贴压于左耳穴(胃、小肠、大肠、脾、脑干、皮质下),每隔30分钟轻压一次,每次5分钟,睡眠除外。对照组术后给予维生素B1 100 mg肌注,每组均用至肛门排气后停药。以手术结束时间开始计时,观察记录肛门排气时间。

    1.3 疗效判断病人手术后开始计算肛门排气时间,并记录。

    1.4 统计方法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 结 果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结果见表1。

    表1患者术后肛门排气平均时间比较

    组别例数术后肛门排气平均时间 P

    实验组 30 25.78 ±0.62<0.01

    对照组 30 46.72 ±1.15

    3 讨 论

    3.1 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及早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必要性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是妇科的大手术,手术时间较长,术中的麻醉,腹膜刺激,术后腹腔内少量积血积液和硬膜外镇痛泵保留可导致术后排气时间延长[1],是妇科手术中对胃肠道功能影响最大的手术类型。术后如不能及早排气,会引起腹胀,肠麻痹,增加病人痛苦,影响饮食和活动,不利于伤口愈合。另外术后肠黏连发生率较高,而黏连的形成多在术后1~5 d之内,因此早期促进肠蠕动,可明显减少黏连的发生。有文献报道,肠功能抑制时间过久,容易发生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和黏膜屏障受损,肠麻痹加重,肠压增大,继续发展可导致菌群移位,激活中性粒细胞,炎症因子大量释放,促使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发生[2]。因此,促进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早期恢复十分重要。

    3.2 维生素B1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机理维生素B1是体内酮酸氧化脱羧酸系中的辅酶,参与糖代谢中丙酮酸的氧化脱羧反应,在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维生素B1能抑制胆碱酯酶,减少乙酰胆碱的水解,增加胃和十二指肠蠕动,使腺体分泌增加。且维生素B1在体内的储存量很少,长期无法进食的肠梗阻患者容易缺乏。目前在临床中用于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已有报道[3],但是其作用的部位主要是胃和十二指肠,对小肠、结肠作用不大,因此效果有限。

    3.3 中医理论认为,腹部术后肠麻痹、肠功能障碍的主要病因是气机运行失常、升降功能失调、腑气下行失畅所致。中医发现,耳部存在与人体全部器官对应的反射区,这些反射区通过经络系统与对应的器官相联系。刺激、按压这些反射区,就可以对相应的器官产生治疗作用。患者乐于接受。达到促进肠蠕动、早通气、早进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

    3.4 注意事项(1)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2)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3)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3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