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母子健康》 > 2007年第2期
编号:11363577
不做困惑妈妈(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1日 《母子健康》 2007年第2期
     观点的专家认为让小宝宝睡在黑暗中是一种“高危行为”,也容易使他们产生“被惩诫”、“被抛弃”的恐惧;而持后一种观点的专家认为6个月大的宝宝对父母的依恋刚刚起步,这种依恋会在14到18个月时达到顶点,过后直到4周岁,都会维持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依恋度越大,分床分房所产生的焦虑越多,而在6个月左右就离开父母卧室的宝宝,这种分离焦虑会小得多,孩子也不会尽情哭闹。这两种观点究竟哪一种更科学?困惑中的妈妈往往一会儿把小床放在主卧,一会儿放在儿童房,导致宝宝无所适从,开始频繁尿床。一位两岁的宝宝,为抗议让他睡儿童房,一回到自己的小床就开始尿床,正当他妈妈准备把爸爸赶到小床上去睡时,宝宝在大床上也开始尿床了。可见父母的困惑与不安,强化了宝宝的分离焦虑。其实,分床成不成功,取决于父母对这件事焦虑的程度,父母对此事表现得越坚决和坦然,孩子执行起来越见效果。要知道,任何一种教养方式都可能有其片面性,我们却不能从此畏首畏尾不教养;只有没有迟疑地选择并执行,这一类教养方式的优越性,才能从宝宝身上彰显出来。

    ●天才不是克隆出来的。

    妈妈们为何总在如何教子问题上患得患失呢?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正面临一个竞争空前激烈、前程空前不确定的时代,爱子心切的妈妈已经将孩子未来几十年所要遭受的身心压力都预估到了,而且,恨不得宝宝两三岁就体现出“领袖素质”,表现出“杰出人才”的气度,由这种期待生发开去,妈妈不得不苛求于自己和周围所有抚育宝宝的人,不得不期待从林林总总的育儿方略中找到一项“成才宝典”,一条成功捷径。其实这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做法,也是一种会走入死胡同的做法。日本的名作家村上龙曾经著文认为,即便是复制天才的成才道路,我们也无法复制出另一个天才。每个孩子的遗传基因、气质类型、性格特点,都有绝大的不同,就算妈妈们完全去仿照《哈佛女孩》、《剑桥男生》的抚育经历,也无法再造就一个一模一样的成功范例。因此,找到最合适孩子的抚养方式,就可以去执行,不必受各种自相矛盾的“速成天才”的理论所左右,事实上,令孩子快乐的本源,并不在于他未来取得了多少外在的成功,赢得了多少财富与声名,而在于孩子长大后能否接受自己的现状,能否做一个自我认同很高的人。

    孩子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能认同自己,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而这种自我认同,决不是妈妈能强制灌输给孩子的,而是从宝宝出生那天起,通过与父母、与社会的接触,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后,非常艰难地、在一个非常晚的时期才能得到。

    与其焦虑不已,不如同孩子享受这一过程。不去要求我们的每一个教子方案都完美,但求从容与安心,但求我们可以享受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每一天。

    [ 上 页 ], http://www.100md.com(华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