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之友》 > 2009年第4期
编号:11776354
汶川大地震伤员的心理特点及护理(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1日 《中国疗养医学》 2009年第4期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31.0°N,103.4°E)发生震级为8.0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汶川大地震发生突然,受灾人员众多,其中很多伤员是从掩埋的废墟中被救出来的幸存者,曾目睹亲友、同事在地震中遇难,惨烈的灾害场面对伤员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心理创伤严重,加上伤痛的影响,且需要长途跨省转运,伤员多多少少会有明显的恐惧、悲痛、焦虑等情绪,极易引起强烈的灾害应激反应。大量的实验室及临床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刺激可使神经系统功能、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功能产生变化。对于这类伤员,我们就不能像普通的择期伤员一样对待。南丁格尔指出:忧虑、疑惑、等待、期望、意外的恐惧对伤员的伤害要大于任何力量。要救治伤员,仅靠掌握单一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方法是不够的。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良心理因素可以导致疾病或加重症状。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护理水平,解除伤员的心理痛苦,帮助伤员战胜疾病。因此除了做好生理、生活护理外,加强地震伤员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1 心理应激反应特点

    地震伤员的心理应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过程:在感到地震的初期,表现为明显的焦虑和恐惧,继而以全部的精力找寻生机;被困后表现为希望渺茫甚至绝望,对现实的否认感;当被救援队从掩埋的废墟中救出时为自己的幸存而感到欢欣雀跃,情绪极度高涨,之后冷静下来发现自己的伤痛,则表现为挫折感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