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之友》 > 2010年第11期
编号:11963127
溶血磷脂酸及酸性磷脂在脑血管病中应用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中国疗养医学》 2010年第11期
     【摘要】 溶血磷脂酸(lyso phosphatidic acid,LPA)是一种细胞间磷脂信使,主要产生于血栓形成过程中被激活的血小板,可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引起多种生物学效应。LPA在血栓形成早期的连锁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而酸性磷脂(AP)是一种脑缺血的早期释放物,在缺血24 h内就产生,也是一种脑缺血的早期标志物。因此研究LPA及AP致脑血管病的机制、对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改善LPA和AP的水平对疾病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酸;酸性磷脂;脑血管病;研究

    溶血磷脂酸(lyso phosphatidic acid,LPA)在动脉粥样硬化(AS)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它与血小板活化、轻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产生、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炎症细胞的活化和浸润、炎症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氧化应激、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和活化、细胞的增生和凋亡调节、AS斑块破裂和栓子形成等事件紧密相关,决定了它在AS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学中的关键和枢纽作用[1]。酸性磷脂(AP)是与溶血磷脂酸极性相似的磷脂,在脑缺血后24 h内产生,亦可以作为脑缺血标志物,是由于缺血后氧自由基升高、释放,使得磷脂酶活性增高,导致AP升高,AP增高表明患者当前可能有供血不全,即供血不全导致活性氧水平增加。因此LPA和AP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有重要的作用,是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的预警分子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1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