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药》 > 2006年第4期
编号:11077458
医疗机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员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1日 《上海医药》 2006年第4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药剂科 上海 200127)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06)04—0186—02

    对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认识可追溯到19世纪20年代,但直至20世纪60年代初,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全世界才真正认识到ADR的危害,国际医药界开始对上市后药品的ADR进行监测,现已形成较成熟的网络体系。我国ADR监测工作起步较晚,上个世纪80年代末,才正式成立国家ADR监测中心,并逐步出台各种制度和法规[1]。由于我国ADR监测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配套法规不健全,医疗机构对此项工作也未足够重视,因此积极性不高,ADR报告漏报率很高,即便报告,质量也参差不齐。我院作为一家三级甲等医院,药品使用种类众多,但ADR监测工作一直停滞不前,2004年以前,数年仅有几例上报。近年来,由于数个上市后药品出现ADR,如抗感冒药康泰克、降脂药西立伐他汀钠片(拜斯亭)、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罗非昔布(万络),引起我院对用药安全的高度重视,建立并实施了ADR监测网络,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在此过程中,ADR监测信息员承上启下,对保证ADR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 我院ADR监测网络的建立和实施

    2004年3月,我院及时召开了医务部、护理部、药剂科和各临床科主任的工作会议,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建立了ADR监测网络:建立以院长挂帅,医务部牵头,护理部、药剂科共同参与的网络体系。仁济医院东、西两院分别建立了两套申报网络体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7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