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药》 > 2007年第4期
编号:11432265
2006年度全国及上海医药制造行业态势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日 陈以桢 干荣富
第1页

    参见附件(575KB,5页)。

     2006年我国医药经济处于宏观经济调整的第二周期,专项整治医药商业贿赂、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对药品继续进行调价、药品招投标的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推动医药经济进入了良性循环轨道。抚今追昔,我们相信2007年将是一个变革之年,医疗体制的变革将从局部扩展到全局,会涉及到整个医疗和药品体系的变革。本文用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与SFDA南方医药经济所的最新统计数据,对我国的医药工业,尤其是上海的医药工业做一个统计与分析,希望能给上海有关部门领导和相关人士作参考之用。

    1全国医药工业分析

    1.1总体分析

    2006年国家出台了多项与医药行业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也正是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医药市场。2006年医药制造业累计完成比2005年增长15.4%,其中原料药同比增长16.7%,制剂同比增长14.3%。虽然医药制造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371.3亿元,同比增加9.63%,但是其中化学制药行业利润同比增长为7.81%,制剂工业利润增长率仅为2.34%,创历史最低。

    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药品价格一再下调的双重压力之下,2006年化学制药行业亏损面达到25.4%,亏损总额进一步加大。受医药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制剂企业受冲击尤其突出,制剂企业亏损总额同比增长42.2%。制剂工业实际上是真正体现制药工业水平和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药品的行业,没有一定的利润支撑,难以进行持续的科研开发投入,过低的利润水平也增加了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隐患,这应当引起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

    2006年化学制药行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实现35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9%;其中,原料药出口297.8亿元,同比增长17.2%,制剂产品出口5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从2006年全年的出口情况看,原料药出口稳中有降,而制剂出口自8月份以来较快上升,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等结构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

    1.2原料药及制剂生产统计

    原料药生产:原料药可分为24大类,按产量统计排列首位的是维生素类及矿物质类药物(见表2)。若按同比增长率排序,前5位的大类是:皮肤科类、消毒防腐类、滋补营养类、诊断类及血液系统类,位居第13位后的大类同期比较均为负增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575KB,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