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药》 > 2007年第4期
编号:11432274
抗菌药应用软件的研发及其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日 梁永杰 翟晓波 何礼贤
第1页

    参见附件(269KB,2页)。

     中图分类号:R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533(2007)04-0172-02

    近年来,抗菌药耐药性逐渐上升,疗效逐渐下降,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已成为当务之急。合理使用抗菌药应注意:⑴选择有效药物,掌握不同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使所选药物的抗菌谱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疗效取决于致病细菌的鉴定和药敏结果。⑵使用方法合理。选定药物以后,根据其药物代谢动力学性质确定给药方案,选择药物、剂量、疗程、使用方法。⑶患者机能状态。抗菌药的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间隔时间、静脉滴注时间快慢、疗程等均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⑷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往往与血药浓度过高有密切关系。

    抗菌药合理使用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如何兼顾诸多影响因素,最大限度提高抗菌药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势必需要符合实际的抗菌药应用软件。笔者以此为指导思想,开发了抗菌药应用软件,现将其开发的有关情况特别是其特点及临床意义作一介绍。

    1抗菌药应用软件研发的理论基础

    抗菌药的药效动力学参数与细菌敏感性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抗菌药作用和使用范围的主要因素。临床抗菌药药效动力学特性主要包括:(1)浓度依赖性杀菌及抗菌后效应——氨基糖苷和氟喹诺酮类(峰值)。最近研究表明,两个药效学参数可预测氟喹诺酮类疗效:①24h血清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与MIC的比值(AUC/MIC),即24h内血药浓度大于MIC时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AUC/MIC>100-300是预测疗效的参数。②Cmax/MIC>12可防止耐药突变株出现。(2)时间依赖性和极短的后效应——β-内酰胺类,通过缩短用药间隙,保持超过MIC的血浓度的时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