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药》 > 2010年第2期
编号:12751491
疫苗与传染病(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2日 《上海医药》 2010年第2期
     局部不良反应如疼痛,偶见红、肿、瘙痒;全身不良反应如发热、疲劳、乏力、头痛、头晕和恶心,偶见咽喉疼痛、肌肉疼痛、咳嗽、腹痛、关节疼痛、口干和过敏等。不良反应以轻度为主,主要发生在接种后24 h内。同季节性流感疫苗一样,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也可能发生罕见的不良反应,如休克和格林-巴利(Guillain-Barre)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

    3.2 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疫苗是通过化学分解或有控制性的蛋白水解方法使天然蛋白分解,然后提取细菌或病毒的特殊蛋白结构部分,筛选出具有免疫活性的片段制成的疫苗,亚单位疫苗仅含有几种主要表面蛋白,因而能消除许多与抗原诱发无关的抗体,有效减少疫苗的不良反应。不过,早期研制成功的亚单位疫苗的免疫原性较低,需与佐剂合用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而现代蛋白化学丁艺通过使亚单位疫苗与载体蛋白耦联或结合,可极大地改进部分亚单位疫苗的有效性,如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Hib)荚膜多糖结合疫苗。Hib是儿童呼吸道的主要致病菌,所导致疾病以肺炎为主,2岁以下幼儿的感染率较高。早在上世纪20年代,Pittman就证实Hib多糖荚膜是导致5岁以下婴、幼儿Hib侵袭性感染的基础,并确认了其化学成分为聚核糖磷酸盐(polyfibosylribitol phosphate,PRP)。20世纪70年代研制成第1代PRP多糖非结合型疫苗,但后被证实对<18月龄幼儿无效,而这一年龄组正是Hib脑膜炎的高危组。1987年,Robbins等将破伤风类毒素蛋白作为载体蛋白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6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