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药》 > 2010年第3期
编号:11939159
流光溢彩15年(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上海医药》 2010年第3期
     跨入2010年,距我国第一个抗生素缓释制剂——头孢氨苄缓释胶囊工业化生产已有15年,从1995年起,以侯惠民院士为代表的广大科研工作者勇于攀登一座座学术高峰,奋勇拼搏,不仅填补了抗生素缓控释领域的空白,更以无数璀璨的成果,为中国的医药事业增添光彩。

    侯惠民院士20世纪60年代在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即开始从事药学研究工作,当时新中国的医药研究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与国外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名负责任的科研工作人员,侯惠民深知医药工业是保障人民健康水平的重大工程,他同医工院的研究人员一起,努力为提高国内医药工业科技水平夜以继日地工作,在仪器简陋的不利条件下,开发成功以膜剂为代表的新型制剂,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药学研究者的创新实力。

    20世纪80年代,国际药学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由于口服缓控释制剂能够减少用药频率,避免或减少了血药浓度“峰谷”现象,更易被患者接受,并且能够提高药物疗效及安全性,逐渐成为现代药物制剂发展的方向,成为研究的热点。侯惠民以前瞻的眼光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对这一领域进行了探索。他克服困难利用有限的资源组建了科研队伍,筹建了仪器装备、动物试验齐全的研究室。国家也充分重视相关研究,在“七五”期间,第一次将制剂课题立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并由侯惠民领导研究该课题。年轻的侯惠民勇挑重担,成功地以亲水性凝胶为控释材料制得缓释制剂。这项研究具有工艺简单、易于生产、药物缓释性能优良、生物利用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6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