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药》 > 2011年第12期
编号:12148355
情系粉红丝带 守护女性健康(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上海医药》 2011年第12期
     早期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在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率上具有其特殊作用。邵志敏非常重视多个学科间的交流。每周三早上有疑难病例分析,届时全院各科专家济济一堂,对疑难病例有针对性地进行探讨与交流。这一平台,成为了进修医生、研究生学习和聆听的殿堂,同时也为数以百计在外院“走投无路”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日常临床工作中,邵志敏对病人尽心尽职,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耐心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尽心做好每一台手术,关心每个病人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倾注心血于乳腺癌病人的规范化治疗及总体治疗效果的提高。在邵志敏的领导下,乳腺外科的临床规模和医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空前提高。2002年7月,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成立了“复旦大学乳腺癌研究所”,还成为“上海市乳腺癌诊疗中心”,使科室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如今,乳腺外科由一个病区扩展为两个,床位数由45张增至近180张,治疗小组由2个增至6个,且与“上海建工医院”成立了联合病房。2010年乳腺癌手术量突破21 000例,占上海市乳腺癌新发病例的三分之一以上。2010年的最新分析显示,上海市肿瘤医院I、II、III期乳腺癌5年存活率分别为94%、88%和67%,达到世界中上水平。
, http://www.100md.com
    邵志敏认为,定期举办学术会议和国家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是推广乳腺癌规范化治疗理念的良好途径。由他和沈镇宙教授主持举办了6届的“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备受瞩目。此外,邵志敏注重对治疗后处于恢复期的乳腺癌病人的随访和康复指导,全力支持乳腺癌防治宣传和肿瘤患者心理康复组织——“妍康沙龙”的活动,主持建立专业性学术网站(www.shbcc.com),宣传普及医学知识和肿瘤常见疑难问题。2011年8月11日,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与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共同启动了“呵护她生命,关注乳腺癌”病人支持行动。乳腺癌被称为是现代女性的“头号杀手”,而每10名乳腺癌病人中就有2至3名是“最凶险的乳腺癌”——HER2阳性乳腺癌的受害者。相较于其它类型的乳腺癌,HER2阳性乳腺癌的疾病进展速度更快、恶性程度更高,更容易复发和转移,预后也较差。由于该疾病的特殊性,HER2阳性乳腺癌病人必须及早确认HER2状态,并接受抗HER2靶向治疗,否则其生存时间可能仅为HER2阴性病人的一半。邵志敏作为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出席了支持行动的启动仪式,并呼吁社会各界携手共同关注HER2阳性乳腺癌,帮助HER2阳性乳腺癌病人重获健康。作为本次病人支持行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HER2阳性乳腺癌病人援助计划将帮助广大HER2阳性乳腺癌病人减轻经济负担,接受目前国内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生物靶向药物赫赛汀®的治疗。
, 百拇医药
    基础研究,探索不止

    临床工作是乳腺癌诊疗全局的重要方面,但并非全部;乳腺癌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无疑更加纵深化,是寻求乳腺癌的发病本质和转移原因的关键。早在留美期间,邵志敏就投身于乳腺癌的基础研究,他有两项堪称世界第一的发现,一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和激素受体相关”,另一个是“维甲酸受体-α和激素受体相关”,在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机制的研究中取得了初步成果。回国后,他一方面继续强化乳腺癌转移机制研究;另一方面,看到中国人群的起病机制研究还相对空白,他同时开展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研究和转移机制研究是乳腺癌基础研究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前者解决为什么会生乳腺癌的问题,通过探索中国人群的乳腺癌易感基因,以中国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的研究为突破口,寻求中国人群特异性的易感基因及其多态性的表观遗传学特征,以期从预防和筛查阶段来提高检出率,优化生存;后者将帮助解决患乳腺癌后如何避免复发和转移的问题,从治疗策略上来阻断令病人惶恐不安的疾病复发转移。此外,邵志敏还在乳腺癌的化学预防、侵袭转移动物、细胞模型技术体系的建立与优化、微环境与乳腺癌靶器官亲嗜性转移互动研究、肿瘤复发转移调控网络及预警体系的建立等研究上均取得国际先进性研究成果与创新性发现,形成有特色的研究体系。
, 百拇医药
    “炎性乳腺癌动物模型的研究和应用”、“BRCA1和BRCA2与家族性乳腺癌的关系”以及“ERα和ERβ在乳腺癌转移中的意义”等紧密联系临床的基础课题都取得了优异成果。说邵志敏领衔的复旦大学乳腺癌研究所正在从事中国目前最先进的乳腺癌基础研究一点也不为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的话体现了脑力劳动的宝贵价值所在,也是邵志敏从事乳腺癌临床和基础研究相结合道路的理论支持。目前邵志敏正带领科研小组倾力钻研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问题,试图寻找中国人群的乳腺癌易感基因,构建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模型,为高危风险人群提供正确的防癌抗癌指导。

    百年树人,桃李芬芳

    邵志敏说:“沈镇宙教授当年手把手地教我动手术、做实验,给我提供各种机会。做个像他那样的医生,是我的追求。”正是秉承了恩师沈镇宙诲人不倦、言传身教的优良传统,邵志敏十分重视对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
, 百拇医药
    他在探索优化和革新肿瘤学学科专业教学模式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加大对研究生培养的投入,设置开放式命题,制定高标准,提出严要求,创造良好育人成才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研究生在学习阶段就能够独立开展各项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能够独立处理临床相关问题,熟练掌握专业外语,具备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的参加经验,所有乳腺外科毕业的研究生的综合素质都得到院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可以说,乳腺外科的研究生具有最好的科研条件和临床锻炼条件,这与邵志敏强调的研究生教育体制密不可分。

    凭着拼搏与朝气,邵志敏带出一支全院人数最少、技术最精的队伍。由他开创的医、教、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别具一格:每周四上午七点整,本科医生和研究生济济一堂,进行业务英语探讨早餐会,10年来从未间断。由此,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培养了一批既有临床和科研基础,又有流畅表达能力和英语会话能力的研究生。每每看到学生在国际大会上用流利英语做报告、与国外专家共同探讨,邵志敏都感到由衷欣慰。有些研究生毕业时,其毕业论文能够发表在高质量的期刊(如《PLoS Genet》、《Hum Mol Genet》、《Oncogene》、《Proteomics》)上,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气势。
, http://www.100md.com
    群星闪耀,共谱乐章

    国内的乳腺癌诊治水平因为地区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呈现高低不一。如何将有效的“上海经验”推广至全国,缔造中国乳腺癌高水准诊疗模式,是邵志敏更远大的目标。2005年,邵志敏的出色表现获得了乳腺癌诊疗领域同仁们的一致认可,当选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天津、北京、广州、重庆……各股力量凝聚融合,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获得广泛的交流合作,提升乳腺癌的诊疗水平。邵志敏担任主任委员以来,乳腺癌专业委员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开展广泛的继续教育工作;制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CACA Guideline for Breast Cancer)》;建立乳腺癌多中心研究协调小组,开展全国多中心协作研究;启动国内乳腺癌流行病学资料搜集系统,等等。

    2006年6月6日,1 000多位院士济济一堂,共同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中国工程院第八次两院院士大会。会上,国务委员陈至立、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和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共同为第六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奖者颁奖,以激励中国工程师、科学家从事工程科技研究、发展、应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八位青年才俊获得了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其中就有肿瘤学专家邵志敏。他一身黑色西服,庄严而自信地接受这样一项荣誉的肯定。获得这个有分量的奖项,是党和国家对他在肿瘤研究领域所做贡献的肯定,算是一个小驿站,亦是新的起跑线。

    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说过:“当你下定决心去完成一件事,整个世界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向着美好的愿望出发,向着人类的大福祉出发,即使天堑,亦为坦途。

    (收稿日期:2011-10-31), http://www.100md.com(余科达)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