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09年第8期
编号:11880213
植入性氟尿嘧啶在口腔癌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1日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8期
     【摘要】将植入性氟尿嘧啶直接植入口腔肿瘤组织或瘤周组织局部实施简质化疗,提高局部药物浓度,降低全身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时间,减少复发和转移。

    【关键词】植入性氟尿嘧啶;口腔癌;应用

    【中图分类号】R73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258-02

    口腔癌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上皮癌,因发生部位不同分别被称为唇癌、舌癌、颊黏膜癌、牙龈癌、口底癌和硬腭癌等。口腔癌手术后容易复发,为了防止复发,将植入性氟尿嘧啶直接植入口腔肿瘤组织或瘤周组织局部实施简质化疗,提高局部药物浓度,降低全身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时间,减少复发和转移,现将术后植入区域性缓释化疗剂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7年8月~2009年5月年我院采用术前或术后植入区域性缓释化疗剂的手术20例,其中舌癌12例,口底癌4例,唇癌3例,牙龈癌1例,均经检查为恶性肿瘤,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完毕后或手术前[1],将缓释放疗剂植入于肿瘤组织或瘤周组织等易复发转移部位,术前给药后7~10d均行手术。

    1.2 方法:先用带内芯的植药针(内径0.8mm)距肿瘤瘤周约0.5cm处穿入,渐入组织内并达到所需植入部位后,左手固定好穿刺针,右手拔出内芯,再用一辅助中空棒将药物导入植药针的内腔,然后用内芯将药棒推入至针尖处,在留置内芯的情况下退出植药针,此时药物即被留置在局部组织或瘤体内,最后拔出内芯,局部压迫止血即可。值得注意的是,植入药物时尽量使药物均匀地分布在组织内,而且每个针道内药物量不要太多(<60mg),植入针道之间保持一定距离(1.0cm左右)。术前药物植入时必须先植入肿块边缘与正常组织之间,后植入肿块中央。

    2 效果

    术前或术后植入缓释化疗剂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或瘤周组织,具有更优越的药物动力学特点,有效血药浓度高,作用时间长,杀死肿瘤细胞,降低复发率[2]。从组织液中透过局部毛细血管进入血液的药量少,浓度低,基本消除了骨髓抑制、脱发、胃肠反应等全身毒副反应。较静脉用药相比,大大减轻了病人因医疗措施造成的痛苦,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为治疗和护理带来方便。

    3 讨论

    术前或术后缓释化疗剂的植入通过局部给药在最佳时机开始化疗,提高了肿瘤易复发转移部位的药物浓度,延长了药物对癌细胞的作用时间,通过大幅度减少或不给机体正常组织供药来降低病人全身毒副反应,延长了病人生存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是一种与肿瘤生长、扩散生物学行为相适应的创新的给药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海蓉.术中区域性缓释化疗剂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

    [2] 魏国,毕建威,申晓军.中晚期胃癌术中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37例[J].中国肿瘤,2007,16(4)

    作者单位:133000 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百拇医药(李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