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09年第8期
编号:11879913
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1日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8期
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研究

     2.2 对照组:在氯胺酮或臂丛麻醉下,先取患肘外侧切口大约5~8 cm,在肱三头肌及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之间作骨膜下剥离,显露骨折端后,暂予纱布填塞。再取患肘内侧切口约4~6 cm,在肱骨内上髁后侧尺神经沟处找到尺神经,将其游离并牵向内侧予以保护,骨膜下剥离显露内侧之骨折端,取出外侧填塞之纱布,清理骨折端使之新鲜,直视下复位,分别从肱骨内外髁部各钻入1枚直径1.5~2.0 mm克氏针,经骨折端交叉固定,以穿出对侧皮质约1~2 mm为宜。

    检查复位固定满意,无肘内外翻畸形,屈伸及旋转功能良好后,针尾折弯留于皮外,缝合切口。石膏托固定患肘于功能位,伸直尺偏型则固定于前臂旋前位[2]。术后常规抗炎、消肿,3 d后开始手功能锻炼,两周后取下石膏托行主被动功能锻炼,术后3周摄片证实骨折达临床愈合后拔针,加强功能锻炼,此时可配合中药薰洗, 方用消肿活血汤,以利功能恢复。随访6个月~1年。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2]:骨折解剖或近解部复位,肘关节功能正常,无肘内翻者为优;骨折断端对位线良好,肘关节屈伸功能差10度以内,携带角较健侧差10度者为良;断端复位欠佳,肘关节屈伸功能差20度以上,肘内翻明显者为差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