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09年第11期
编号:12050346
对大地震后人体心理创伤表现的分析和情志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1月1日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11期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162-02

    对2008年“5.12”大地震极重灾区的人群,我们通过一年的观察和对心理反应异常的跟踪调查、心理干预,对住院病人的心理异常进行了一系列情志护理,现将其情志表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县2008年“5.12”地震经历者86例,其中男37例,女49例,年龄21~68岁,其中地震外伤35例,其他表现者51例。大学文化以上者5例,初中以上文化者43例,初中以下文化者38例;一般异常反应者62例,主要是焦虑和恐惧反应,实质是警觉性增高,主要表现在一个小的刺激可以产生紧张不安反应,同时多见回避、退行行为,如平时已经习以为常的脚步声,在灾后听到可能会产生害怕发生地震而后跟着逃跑的反应;嘈杂声会引起人们的惊慌,桌椅的晃动会让人联想到可能又要地震了。在极重灾区,有80%~90%的人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此类惊弓之鸟的情形。严重反应者24例:①主要表现为灾后1~2周发病,可持续一至三个月不等;症状为:意识障碍,主要是意识范围缩窄,对外界的认知,情感、行为全面抑制,失去判断力和预见力,行为紊乱,片段的幻觉和妄想,呈亚木僵或木僵状态;也称为精神活动的全面抑制或无反应状态,此类情况是因为重大打击造成的急性应激障碍(ASD)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