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09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049605
两种婴幼儿股静脉穿刺方法的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2月1日 杨冬柏 车晓燕
第1页

    参见附件(787KB,1页)。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189-01

    临床婴幼儿采血,特别是采血量大时一般选取股静脉。但是由于患儿血管细小隐匿、哭闹不合作,致使操作难度加大。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中,为了减少患儿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平均采血时间,我们需要一种更简便有效的操作方法。在几年的临床实践中,我们逐渐利用头皮针连接注射器进行股静脉穿刺,并对股静脉位置的选择和进针深度、角度进行了改进,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们选取2006~2009年0~3岁的住院患儿300例(男164,女136),随机分为两组。头皮针组158例,针头组142例。两组男女比例年龄分布基本相等。

    1.2 操作方法家属辅助患儿取仰卧位,双腿屈膝外展,常规消毒。

    传统针头组:左手食指摸到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右手持注射器在内侧0.3cm处垂直进针,边退边抽吸,见回血后固定,抽取足够血量。

    改进头皮针组:7号头皮针连接注射器,左手食指摸到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右手持头皮针在内侧0.1~0.3cm下方1cm处,沿股静脉走向倾斜30~45°角由浅入深进针,(类似普通静脉输液手法,只是增大进针角度)并根据患儿皮下脂肪厚度决定进针深浅,一般为头皮针的1/2~2/3,右手中指绷紧皮肤,边退边观察回血,同时左手轻拉针栓造成一定负压,见回血后无需固定即可抽取足够血量。左右手协调配合,轻松完成操作。

    2 结果

    两组穿刺成功率及平均采血时间比较,见表1,两组差异明显。

    3 讨论

    传统针头组采用直针头与注射器连接,不能随意弯曲,针头不易观察回血,最大的障碍是固定不牢,进针时右手持针成执笔状,抽血时又需改变姿势,影响了操作的灵活性及稳定性。加上腕部悬空,没有支撑点,针头很容易从细小的血管内滑脱,致使采血量不足或穿刺失败。

    头皮针的应用巧妙地解决了这些问题。静脉输液手法使得手持头皮针较针头更加灵活,而且头皮针的硅胶管透明且有一定负压,回血快易于观察,虽管径相同,但头皮针斜面比针头长,沿静脉走向倾斜进针更容易穿刺到血管,更重要的是见回血后的头皮针无需固定也不易滑出,可随意抽取足够血量。操作时双手均放在患儿腿部,起到一定支撑作用,使得操作更加协调稳定。

    因此7号头皮针可以取代针头进行婴幼儿股静脉穿刺,能够有效提高成功率,明显缩短平均采血时间,减少患儿痛苦。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87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