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中旬刊》 > 2010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034379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763KB,1页)。

     【摘要】目的:评价阿奇霉素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R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ARI患儿80例随机等分阿奇霉素治疗组(观察组)和头孢曲松钠组(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按10mg/(kg.d);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注射液20~80mg/(kg.d)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5%,对照组总有效率92.5%。观察组不良反应7.5%,对照组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组采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给药方法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对ARI有较好疗效,但临床总有效率略低于单独用头孢曲松钠。

    【关键词】阿奇霉素;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248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254-01

    阿奇霉素属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组织渗透性好,组织浓度为同期血药浓度的10~100倍,且半衰期长,使其具有疗程短、疗效持续时间长的优点,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和其它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有良好的抗菌作用[1]。其口服及静脉注射用制剂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采用静滴阿奇霉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并将头孢曲松钠作为对照,以评价阿奇霉素的疗效及安全性。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较满意,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门急诊或住院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无应用阿奇霉素和头孢菌素类禁忌证,1~2岁24例,2~3岁27例,3~6岁23例,6~10岁6例,男44例,女36例。发热47例(58.75%),流涕53例(66.25%),鼻塞45例(56.25%),咽痛70例(87.5%),胸痛1例(1.25%),咳嗽63例(78.75%),呼吸加快4例(5%),耳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22例(27.5%),肺部罗音6例(7.5%),腹泻2例(2.5%)。体温均≥38.5℃。外周血白细胞(7.1~25.3)×109/L,其中>10.0×109/L者65例(81.25%),中性≥0.60者61例(76.25%)。病程<7天58例(72.5%),7~l4天16例(20%),>14天6例(7.5%)。对阿奇霉素糖浆或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过敏史的病人,重症感染或多重感染者,心、肝、肾功能不全者,近2d内服用过其他抗生素且已显示疗效者。

    1.2 方法。

    1.2.1 分组:根据使用的抗生素不同,将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阿奇霉素组)和对照组(头孢曲松钠组)两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6.2土4.1)岁;急性扁桃体炎18例(45%),支气管炎18例(45%),肺炎4例(10%)。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5.6±3.8)岁;急性扁桃体炎17例(42.5%),支气管炎20例(50%),肺炎3例(7.5%)。80例患者治疗前未用抗生素者为56例(70%),曾用中药者10例(13.7%),用过1~2d其他抗生素药物者9例(11.25%)。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轻重等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2 治疗方法:两组均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按10mg/(kg.d),每天1次,加入0.9%氯化钠液或5%葡萄糖液配成1~2mg/ml浓度缓慢静脉滴注1~2小时,连续5d,停药后根据病情需要口服阿奇霉素3~4d。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注射液20~80mg/(kg.d)静脉滴注,每日2次,用药间隔4~6小时,连续5d。两组治疗前后检测血、尿常规,观察患儿病程、血象、X线胸片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

    1.3 疗效标准: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治疗5d内退热,咳嗽、喘息消失,肺部罗音完全吸收,血白细胞恢复正常;②有效:治疗5d内体温减为低热,咳嗽、喘息缓解,肺部哕音减少,血白细胞明显下降;③无效:用药5d体温不减,咳喘无减轻,肺部罗音无减少或加重,血白细胞不变或升高。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两组均于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效果,将结果进行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组别例数痊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401617782.5

    对照组401819392.5%

    (表1显示),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X-=6.947,P<0.05)。

    2.2 不良反应:观察组3例(7.5%)用药期间出现轻微的消化道不适、恶心、食欲减退、注射部位疼痛、皮疹;对照组2例(5%)注射部位不适、皮疹。上述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短暂,无需特殊处理,未影响用药。

    3.讨论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危及生命。病初多为病毒感染所致,几天后即继发细菌感染[2]。及时有效的控制重症肺炎,改善肺通气和缺氧,防治呼衰、心衰的发生、发展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近几年,文献报道的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仍以细菌为主,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嗜肺军团菌、卡他摩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主要病原,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6.2%,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病毒占有一定比例。其中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有逐年上升趋势[3]。由于小儿年龄段的特殊性及医院实验室检查、技术条件等因素,病原学检查欠缺或阳性率不高,无法根据细菌耐药检测的结果来选择抗菌药物,临床上主要以抗生素的"经验性"治疗,常首选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63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