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中旬刊》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24708
EICU患者镇痛镇静药物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570KB,2页)。

     【关键词】EICU患者;镇痛镇静药物;临床观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160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132-02

    镇静与镇痛治疗是特指用药物手段消除患者疼痛,减轻患者焦虑和躁动,催眠并诱导顺行性遗忘的治疗。EICU重症患者往往都设施有机械通气,患者常常由于疼痛、不能耐受气管导管或吸痰等操作带来的不适,加上监护仪器的噪音,周围人员的混杂等恶性因素的刺激,而出现明显的焦虑、恐惧、睡眠剥夺、烦躁、易激惹、失去自我控制等情绪改变和心理障碍[1],造成治疗不配合。不仅引起机体的病理性应激反应,导致机体代谢障碍和组织损害,而且影响临床监测和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给予适当的镇静镇痛治疗就显得十分必要。现将我们2007年1月~2010年5月对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用镇静镇痛药物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为2007年1月~2010年5月在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住院患者,共75例。其中男52例,女23例,年龄15~89岁,平均52.0±37岁,既往无精神病史及长期服用镇静镇痛药物史。其中重症胰腺炎30例,重症肺炎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1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8例,重症哮喘2例。

    1.2镇静镇痛药物的应用。镇静药物主要是咪唑安定、丙泊酚等;镇痛药物主要是吗啡、芬太尼等。每位患者根据个体化原则应用各一种镇静镇痛药物。

    1.3观察指标:

    1.3.1按照修订的SAS(sedation-agitation scale)客观评估镇静水平。SAS分级:7级:危险激惹(拔气管插管、拔输液管道、攀床栏、打医护人员、扭曲躯体);6级:中度激惹(语言交流不能使其安静需要物理束缚、咬气管插管);5级:轻度激惹(焦虑、试图坐起语言交流可以使其安静);4级:安静合作(安静、清醒、有指令性动作);3级:镇静(不清醒、语言或轻摇刺激可唤醒、有简单的指令性动作);2级:中度镇静(物理刺激可唤醒、不能交流或简单的指令性动作,有自主动作);1级:深镇静(不能唤醒、强烈刺激后有轻微反应或没有反应,不能交流或指令性动作)。7级是未镇静状态,1级是麻醉状态。满意的镇静水平是3~4级。具体表现是病人出现面部表情肌肉放松、拳头松开、肩膀下垂、肢体外旋等,并保留有保护性反射[2]。

    1.3.2所有患者均有多功能监护仪严密监测血压,心电、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同时还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等级资料的Ridit分析和计量资料的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镇静效果。本组有76.0%的病人达到满意镇静水平,有24.0%的病人未达到满意镇静水平,其中有10例(13.3%)镇静不足,有5例(6.7%)过度镇静。镇静前后的镇静-躁动评估情况,(见表1)。

    表1镇静前后的镇静水平评估情况

    注:镇静前后经Ridit分析U=8.9997,P<0.001。

    2.2生命体征变化和不良反应。镇静后本组患者的血压无明显变化,呼吸频率减慢,脉搏和SaO2逐渐改善。维持镇静治疗期间,患者的血压、心电、心率、呼吸、SaO2也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本组资料中有1例COPD患者因呼吸衰竭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的初期,出现躁动不安,给予咪唑安定3mg静脉注射,出现低血压,给予升压药等处理后血压稳定。另有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减少药物用量后好转。

    3.护理

    3.1正确评估镇静效果,严密监测病情变化。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情危重,并发症多,在应用镇静镇痛药物的最初1h内要每10min观察一次患者的镇静效果,给药期间应每30min评估一次患者的镇静程度,及时对镇静镇痛药物的种类、剂量、用法进行个体化调整,使患者的镇静程度维持在3-4级,使患者安静合作,有一定程度的睡眠,但易被唤醒。但患者经镇静镇痛治疗后,机体对各种反应迟钝,同时由于镇静药物会对循环呼吸胃肠道功能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有些症状和阳性体征易被掩盖,如休克前的血压下降,颅内压升高时的恶心呕吐等,这时应严密监测病情变化,持续动态监测心率、血压、呼吸、SaO2等指标变化,尤其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

    3.2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应激因素:保持环境安静,光线柔和,各项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合理设置呼吸机、监护仪的报警,减少仪器设备的不必要噪音,注意各项管道的正确放置,尽量使患者感到舒适,注意排除刺激患者的不良因素,如输液外渗、膀胱充盈、疼痛等,注意保护患者,必要时用约束带防止拔出导管,出现意外等。

    3.3做好基础护理:机械通气患者长期卧床,应用镇静镇痛药物治疗后睡眠多、翻身少,活动少,因此应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患者卧气垫床,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干燥;每2h翻身一次,采取左右侧卧位和仰卧位交替,同时协助患者在床上做双上肢上举、足背屈曲、抬高下肢等肢体活动,增加全身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肺通气。保持口腔清洁,每日口腔护理2次,防止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

    3.4正确选择呼吸机通气模式和参数:危重病机械通气的患者出现焦躁不安、精神紧张、呼吸机与患者不协调,除外缺氧、气管堵塞、气胸以及胃膀胱膨胀等情况,应首先正确选择呼吸机通气模式和参数,在镇静镇痛前就优化通气方式[3]。在镇静后,要根据镇静评估结果和病情变化,进一步调整呼吸机的通气模式和参数,提高患者对机械通气、气管导管和创伤性检查治疗(如气管内吸痰,各种穿刺)的耐受程度,减轻患者焦虑情绪,降低应激反应,增强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感。因此,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呼吸机通气模式和有关参数的设定和调节,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SaO2、潮气量和血气变化,正确评估患者呼吸功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呼吸机的模式和参数。

    3.5加强人工气道护理:

    3.5.1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呼吸道感染:室内经常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保持良好的通风,减少不必要的探视。气管切口局部应保持清洁汗燥,根据分泌物多少、敷料清洁程度决定更换次数,同时应保持套管清洁通畅,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感染迹象。吸痰时必须用无菌镊子持吸痰管,口腔吸痰管和套管内吸痰管分开使用,使用一次后应清洗煮沸消毒后备用。

    3.5.2人工气道湿化:调节呼吸机恒温装置,使吸入气体温度保持在32~35℃,注意湿化效果,必要时蒸汽雾化吸入,每4~6h一次,每次10~15min。定时通过气管套管滴入少许灭菌生理盐水、0.05%糜蛋白酶溶液、抗生素溶液等,以稀释痰液,便于吸出。

    3.5.3适时有效吸痰:镇静治疗能不同程度地松弛咽喉部肌肉和贲门括约肌,可发生口腔分泌物误吸和胃液反流,应随时清除套管内气管内及口腔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引管的直径应小于套管的半径,吸引器压力适中,每次吸引前应充分给氧,吸引管在气管内一次停留的时间不宜超过15s。吸痰时,待吸引管在气管内达一定深度后方可吸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7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