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中旬刊》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2467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642KB,2页)。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8年11月~2009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2例AMI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出院后睡眠总体情况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措施的有效率高达91.3%。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AMI患者睡眠障碍程度,提高睡眠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睡眠障碍;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195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166-02

    睡眠是人体必须的基本生理过程,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患者身心恢复,睡眠障碍直接或间接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及康复质量,甚至导致病情反复。流行病学研究表明,50%以上的住院患者有睡眠质量问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则更高[1]。为此,我们将2008年11月~2009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6例AMI伴睡眠障碍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以探讨护理干预在AMI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92例,男68例,女24例,平均年龄50.3±4.9(38-69)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且存在睡眠障碍。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实施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环境护理:创造安全、舒适、整洁、安静的病房环境:①保持病房通风、采光良好,温湿度适宜;②卧具清洁、干燥;③探视时间要短,动作要轻;④尤其在冠心病监护室内,应将各种仪器的声音调到最小,减少外界环境对患者视、听、嗅、触觉的不良刺激;⑤合理安排护理时间,护士巡视或治疗时要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⑥必要时给予镇静安眠药物。

    1.2.2心理护理:剧烈的心绞痛以及各种治疗措施的实施等使患者焦虑不安、失眠,甚至产生恐惧心理。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详细介绍CCU环境和工作人员,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始终以一种有条不紊的方式进行工作,不要表现得慌张而忙乱,且避免在患者面前谈及不良的预后和手术或检查的危险性,以免增加患者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晚上休息时协助患者处于正确的睡眠姿势,促进患者自然入睡,并做好睡前护理如检查各监护仪器对患者入睡的影响等,使患者消除心理压力,从而有利于睡眠。

    1.2.3健康指导:①科学指导,循环式教育。详细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了解睡眠对健康与康复的重要作用,使其建立规律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同时教患者一些自我放松或自我催眠的方法,如缓慢深呼吸或在轻音乐的背景下使身体放松,让患者学会用放松或注意力转移的方法缓解疾病带来的不适和紧张。教育循环进行直至出院。②干预日间睡眠,维持睡眠节律。对生物钟紊乱者,根据病情安排散步、室内活动等,白天尽量要求不睡觉。对体弱、病情限制不能活动者,要求家属多与其交流、沟通或播放一些轻快的音乐,使其处于觉醒状态。

    1.2.4饮食护理:帮助患者调整饮食结构,注意合理搭配:①急性期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不能过饱。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辛辣、油腻的食物,并强调戒烟,同时给予缓泻剂,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以免过度兴奋致心率加快及腹胀影响睡眠。②亚急性期仍以清淡饮食、低热量、富含维生素和适量纤维素的半流质食品为主,但要注意多样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少食多餐,逐渐正常化。倡议家属配合和监督患者的治疗,最终帮助患者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2]。

    1.3评价指标:出院时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睡眠评价[3],并对比平均住院天数;出院后随访复查,用自行设计并经过信度与效度检验的睡眠情况问卷,于随访结束前评定患者的睡眠质量。

    PSQI由19个项目构成,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的应用及日间功能7个成分,每个成分按0、1、2、3来计分,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以PSQI>7分为我国成人睡眠质量差,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睡眠情况问卷的内容与评分标准依睡眠的正常标准[4]而定,包括4个方面:①入睡困难(上床30min内不能入睡);②夜间觉醒(多于2次);③清晨早醒(比平时提前2h);④白天常感疲倦。每项按0-3计分,无上述情况发生计0分,每周发生1次计1分,发生2次计2分,≥3次计3分。总分为15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按得分结果分为优(0-3)、良(4-7)、一般(8-11)、差(12-15)。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一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8个月(6-52个月)。

    2.1两组患者出院时PSQ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总分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安眠药的应用及日间功能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出院时PSQI评分比较(分,X-±s)

    2.2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23.67±2.81)d,对照组(28.33±2.77)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34,P<0.05)。

    2.3两组患者睡眠总体情况比较:出院后末次随访时干预组睡眠总体情况优良率56.5%,对照组21.7%,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8,P<0.05)。干预措施的有效率高达91.3%,(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睡眠总体情况比较例(%)

    3.讨论

    睡眠质量对AMI患者来说十分重要。睡眠质量过差可使心脏耗氧量增加,最终诱发心肌缺血,甚至导致猝死。而AMI患者由于身体和心理的不适,又极易陷入失眠、睡眠质量差的境况。导致AMI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心理因素是影响睡眠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心肌缺氧造成的身体痛苦以及患者对疾病的扭曲认识也常常使患者感到无助与惶恐,从而导致失眠;睡眠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也是无法替代的;另外,患者身处陌生的环境,以及一些常规的治疗护理操作的影响,常常使患者容易惊醒或者出现醒后难以入睡[5]。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并制订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着重于健康教育、心理及行为对症干预等护理手段,去除引起睡眠障碍的因素,调整睡眠环境,提高睡眠质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4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