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针灸治疗 > 艾灸
编号:13114732
耳穴贴压配合艾灸在腹部外科术后疼痛护理效果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21日 《医学信息》 2017年第20期
     1.2.2.2耳穴贴压 对患者耳穴的取位上主要以大肠、胃、脾、内分泌以及小肠等部位,且在扶持患者耳朵的同时要寻找患者穴位的阳性反应点,也就是患者的反应痛点,以此作为耳穴埋籽的主要选择。与此同时,对患者要先进行75%的乙醇局部消毒,然后采用镊子将含有王不留行籽的橡皮胶布固定到耳穴上去;然后要采取按压方式让埋籽固定到患者耳部,在患者感受到痛、胀、麻、酸之后即可停止。并且,在接受治疗之后还会嘱咐其家属对其进行按压,按压 5~6次/d,每次每穴30~60 s双耳交替。

    1.2.2.3艾条脐灸 选用苏州东方艾绒厂生产的艾条,其中主要成分有艾叶、藿香、陈皮、丹参和雄黄等配制而成。3~5 cm艾柱一壮点燃置入10 cm×10 cm×10 cm艾灸盒内,直接放在术后患者神阙穴上,术后麻醉消失即施灸,1次/d,15~20 min/次。

    1.3疼痛评估和处理

    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后,责护士应用 NRS 按计划定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NRS 评分方法也是采取0~10 来代替患者所存在的疼痛指数。其中,0代表无痛感,而以此类推,直到10则代表剧痛。根据所标含的数字标准,可以将疼痛指数分为4个标准,分别为:0级为无痛,1~3級为稍微疼痛,4~6级为中度疼痛,7~10级则为剧痛。所以,根据患者所填写的疼痛指数,要对患者术前3 d之内进行疼痛程度评估,且根据情况遵医嘱给予相应的处理。
, http://www.100md.com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术前1 d、术前3 d所调查的疼痛数据进行比较,以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到耳穴贴压配合艾条脐灸止痛效果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镇痛模式之间的效果,见表1。观察组术后第1 d、第3 d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明显增加。所以可以确定,耳穴贴压配合艾条脐灸明显减轻腹部外科术后疼痛,可以促进患者得到较快康复。

    3 讨论

    宋·罗天益《卫生宝鉴》记载“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者”。可见耳部存在与人体全部器官对应的反射区,这些反射区通过经络系统与对应的器官相联系。刺激、按压这些反射区,就可以对相应的器官产生治疗作用。耳穴贴压能调整阴阳,温通气血,使胃气下降,促进术后患者在短时间内排气,从而消除腹胀,减轻术后疼痛[3-4]。本研究采用大肠、胃、三焦、脾、小肠耳穴压籽,通过刺激耳穴,促进耳穴相对应的器官功能恢复,达到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应等。
, http://www.100md.com
    在本文研究中采取耳穴艾灸方式可以缓解患者术后身体上的疼痛,且对患者腹胀等有一定改善效果。而对其原由进行了解,主要是因神厥穴其发挥的作用较大,其主要为阴脉之海,且上部连接心脏,中部又经过脾胃,而到下部与人体肝肾相连接,有“脐通百脉”之说[5-6]。所以,如果能从患者脐部进行艾灸,那么可以直达患者肠胃,激发胃肠神经、体液诸系统,一则胃肠出入、升降有序,腹胀便消。同时,脐通百脉,艾叶温经通络之功,通过神阙穴直达于腹部血脉,腹部气血运行通畅,疼痛自除。

    综上所述,耳穴贴压配合艾条脐灸对减轻腹部外科术后疼痛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无痛、方便、价廉,可操作性强,患者依从性较高,效果好。采取耳穴贴压配合艾条脐灸进行治疗对患者并无副作用影响,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小兰.耳穴埋籽联合穴位贴敷减轻急性阑尾炎术后腹胀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2(1):53-55.
, http://www.100md.com
    [2]王立芳.耳穴压豆法在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1):139-140.

    [3]叶坤,胡绪玲,徐晓丽,等.神阙穴贴敷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广西中医药, 2015,38(1):54-55.

    [4]李宗慧.护理干预对减轻腹部外科手术术后疼痛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8):179-180.

    [5]杨菜芳,罗生蕊,王留英.穿刺式空肠造口在腹部外科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03):59-60.

    [6]苏学媛,张继宏,鲁跃.行为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03):82-84.

    编辑/杨倩, 百拇医药(施华 潘兰霞)
上一页1 2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针灸治疗 > 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