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8年第11期
编号:13311441
重视社会精神因素在慢性胃炎发病中的作用和地位(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19日 《医学信息》 2018年第11期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11.001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11-0001-03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多因腹痛、腹胀、餐后饱胀、早饱等消化不良症状困扰而前来寻医问药,但在经过科学、规范、合理的治疗后,仍有相当部分患者的腹部症状仍然难以得到缓解,或在短暂缓解后,躯体症状再次复发,病程缠绵,对于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随着现代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社会精神因素在本病发病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受到重视。

    1慢性胃炎发病情况

    慢性胃炎是胃内各种刺激因素刺激胃黏膜所发生的炎症反应,生理性炎症是胃黏膜屏障组成部分之一,但当各种炎症因子损害胃黏膜屏障,致使胃腺结构受损时,患者可出现消化不良等各种胃肠道症状。慢性胃炎患者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约50%患者可无明显消化道症状,有症状的患者常以消化不良为主要临床表现,有无消化不良症状及其严重程度,与疾病分类、严重程度、活动性均无相关性[1]。
, 百拇医药
    由于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缺乏典型临床表现,至今尚无关于慢性胃炎全球各国家和地区发病率的相关报道,我国亦尚缺乏关于本病大宗人群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目前普遍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于当地人群(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1]。2005年北京地区老年人群Hp感染率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2006名被调查老年人中,Hp阳性者1673例,Hp感染率为83.4%[2]。西藏高原地区一项单中心大宗人群临床研究发现,西藏地区人群Hp感染阳性率为76.83%[3]。云南成人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报道显示,在1680例健康体检人群中Hp总感染率为33.5%[4]。

    综上所述,慢性胃炎在我国的发病率随地域和省份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我国慢性胃炎发病率总体较高,慢性胃炎患者躯体症状与疾病严重程度、疾病活动性并无平行关系。

    2慢性胃炎患者情绪障碍发病情况

    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障碍在慢性胃炎患者中普遍存在,这也是部分慢性胃炎患者在经过科学、规范、合理的治疗后,仍自觉消化不良等躯体症状持续存在,难以缓解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因此反复就医,对病患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 百拇医药
    国外多项研究发现,慢性胃炎患者更容易遭遇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且抑郁程度和消化不良等消化道躯体症状具有相关性。我们一项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情绪障碍调查也显示,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54.43% 患者伴有抑郁或焦虑情绪障碍,其中伴抑郁者占38.69%,伴焦虑者占46.89%,同时伴抑郁和焦虑患者占36.07%,且以轻度焦虑和轻度抑郁为主[5]。上海一项对社区老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情绪障碍调查显示,伴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老年患者患病率约为44.3%,而在经医院焦虑抑郁量表量表评定后,伴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老年患者患病率高达70.4%[6]。国内另一项研究则表明,伴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腹痛、腹胀、早饱等躯体症状的发生率、消化道症状积分、Hp阳性率、重度炎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情绪障碍患者[7]。因此,对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尤其是躯体症状较重或者病程缠绵、症状反复的患者,社会精神因素在患者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应为临床医师所关注。

    当发生慢性胃炎时,炎症组织可释放细胞因子、神经肽、类花生酸等物质,并通过自主神经调节等机制影响大脑皮层,进而使患者产生负性情绪。消化道运动和分泌功能受到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双重调节,且消化系统中枢、内分泌系统中枢和情感中枢皮层下整合中心同位于丘脑下部,因此,机体胃肠道运动和分泌功能易受到情绪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当慢性胃炎患者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状态影响下,患者内脏痛觉阈值可下调,机体并可通过释放脑-肠肽神经递质和各种激素,导致患者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消化道分泌功能减弱,使患者发生腹痛、腹胀、餐后不适、早饱等躯体症状。
, http://www.100md.com
    3社会精神因素对慢性胃炎发病影响

    慢性胃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性格等自身特点,生活方式和生活经历及职业种类,以及对Hp的不当认识等社会因素,均可影响患者精神和情绪状态,并在慢性胃炎发病中有重要影响。

    3.1患者自身因素 研究表明,患者年龄可影响慢性胃炎发病,其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更易罹患本病,且容易发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而较男性患者而言,女性慢性胃炎患者更易伴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

    国内一项针对慢性胃炎发病的人口学研究显示,40~60岁患者发病率为90.03%[8]。我们前期一项对907名以消化不良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胃炎患者调查发现,40岁以上发病占总人数47.85%,且随患者年龄递增,越容易并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9]。

    在既往研究中,我们也证实,女性慢性胃炎患者更易伴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伴情绪障碍的女性患者与男性发病率之比为1.23∶1,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类似[9,10]。其他研究还发现,在慢性胃炎患者中,女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量表评分、神经质性人格者、社会习惯应激评分均高于男性患者,而男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量表评分、交往应激评分、生活事件应激评分均高于女性患者[11]。

    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医师应针对各患者群体特点,并予以必要关注,以及早发现患者躯体症状背后的心理因素,为实现心身同治,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缓解率奠定坚实基础。

    3.2不良生活方式和负性社会经历 不同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进食不規律和食物偏嗜、睡眠质量欠佳,以及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如丧偶、离异、人际关系敏感等社会因素,对慢性胃炎发病均具有影响。

    吸烟、饮酒、嗜食生冷和辛辣食物、睡眠质量欠佳、经历负性生活事件、人际关系敏感等不良生活方式和负性社会因素均易诱发慢性胃炎。国外一项纳入7302名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还证实,嗜食韭菜类等刺激性食物是慢性胃炎发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6]。, http://www.100md.com(黄振鹏)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