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3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167973
数学界,刘通来也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日 《知识窗》2013年第4期
     “一岁能识数,十岁研勾股。十三攻课题,巴黎赴学术。”这首小诗说的是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生刘通。如诗中所写,年仅14岁的刘通,已经成为了一个数学奇才、风云人物,甚至已经登入了国际数学大殿堂。

    刘通自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识记能力。一岁余,在刘通还未学会说话时,他就已经能准确辨识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三四岁,他便可背下150首唐诗。

    读小学时,刘通的成绩一直出类拔萃。10岁那年,在一次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中,刘通以选拔赛满分的成绩华丽出线,并最终获得决赛一等奖。此后的刘通一发不可收拾:囊括第十三至十五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决赛一等奖,获得第九届国际城市邀请赛金牌,斩获美国数学竞赛最高奖杰出金奖……

    于是,刘通被冠以“天才”之名。但是,刘通却说:“不要仅看到一个人‘天才’的一面,而要看到‘天才’背后的巨大付出,要看到背后的成功之匙。”

    上中学的时候,其他尖子生都趁寒暑假自学高中或是大学课程,而刘通的做法却与他们不同。他说:“上课听讲是学习的关键;因人而异地安排学习计划是学习的途径;‘举一反三’后能否‘反九’是学习的取胜之匙。”他这样的“学习论”颇具新意。不论是数学科目还是兴趣并不甚浓厚的文科,刘通采取的方法就是:在课堂上解决一切。他会跟着任课老师的进度,在课堂上消化所有知识点。因为要参加各类国外数学竞赛,学好英语是基础。小学三年级才开始接触英语的刘通选择跟着课堂进度走,力争在课上记完所有单词和要点。课后,他便极少在英语学习上花费精力,从而有足够的时间钻研理科更深层面的知识。在数学学习方面,他采取的策略是“以赛促学”。他会以备战各类数学竞赛为契机,钻研数学知识。他不仅解决掉课内一切知识点,还翻阅大量书籍。这样,在深度和广度上,刘通都得到了极大拓展。他既能保证对知识点的消化和知识脉络的梳理,又能在熟练中融会贯通。这就是他所说的“举一反三”,而后“反九”。这既是他的成功之匙,也是他的制胜法宝。

    13岁时,刘通已经上高一了。那年暑假,吉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崔贞姬从美国请来华人数学教授王筱棣专门给刘通上课。初次见面,王筱棣教授决定先给刘通讲大学的线性代数。令他惊讶的是,刘通仅仅用五天时间便消化了全部课程。因此,王筱棣教授建议:何不尝试着做下课题?刘通选择了一个名为“基于M带小波和余弦变换的水印嵌入主成分分析复合算法”的课题进行研究。这个“神一样的课题名”不仅听着费劲,念着更是拗口。可是,这却成为了一个年仅13岁孩子的科研课题。通俗地说,他研究的内容是:如何用肉眼不可见但可标示的版权信息打击盗版侵权行为。

    两个月后,刘通的英文版论文顺利出炉。三个月后,刘通被邀请参加美国数学年会。2012年11月至12月,刚满14岁的刘通前去法国,出席2012年世界科学院科学、工程和技术年会。与会者都是大学教授和知名数学家,该年会此前从未邀请过中学生。大会上,刘通用流利的英语阐述了论文。会后,他的论文被收录于大会论文集。这对于一个即使已成名的大学教授来说,都是至高殊荣。

    2013年5月,这位了不起的少年将赴美国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大赛。并且,他正为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做准备。刘通说,他要用质量更高的国际数学竞赛金牌敲开名校之门,走向更大的成功。 (罗晓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