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保健指南》 > 2010年第2期
编号:12044730
成语小故事 心灵大健康——自私自利/从众心理要不得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养生保健指南》 2010年第2期
     成语小故事 心灵大健康——自私自利

    文/范晓清

    过分的自私,不仅不能让自己快乐,还会让人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简介]出自宋代程颐《二程语录》:然要卒归乎自私自利之规模。

    [词义解释]意为只为自己打算,只顾自己的利益。形容私心非常重。

    [故事介绍]程颐字正叔,北宋时期河南洛阳伊川县人,世称“伊川先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后人将其与其兄程颢并称为“二程”。二程开创了北宋时期的一大理学学派——“洛学”。程颐一生都专心于讲学论道,不求仕途。北宋名臣司马光曾高度赞扬他“力学好古,安贫守节,言必忠信,动遵礼义,年逾五十,不求仕进。真儒者之高蹈,圣世之逸民。”

    据《二程语录》记载,程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道德的教育,他认为,自私自利是导致人们道德败坏的一大原因之一。无独有偶,《晋书·潘尼传》中也写道:“忧患之接,必生于自私,而兴于有欲。”认为自私、多欲必然会产生忧患。近代著名的佛学大师印光大师在《梵网经菩萨戒集证序》中则认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能使人心中毫无愧怍,品德毫无瑕疵,并能“己立立人、自利利他”。同时,他还认为,能这样做的人,就不会有“人我是非、自私自利之心”;也不会做“损人利己、相倾相戕之事”。
, http://www.100md.com
    [心理评估]

    1.每个人都可能会有自私的时候,但只要这种私心没有伤害到他人、集体或国家,则属于一种比较轻微的自私心理。

    2.如果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毫不顾及他人、集体、国家的利益,则属于一种比较严重的病态自私心理。

    [心理康复]

    1.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则不必过分担心,可以通过自我克制来加以平复。

    2.第二种情况如果反复出现,且程度较重,就应及时采取下列措施进行矫正:

    (1)心理咨询法。过度自私的人,应尽早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

    (2)小事治疗法。可以先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给路边老弱病残的乞丐一块钱;搀扶老人或盲人过马路等;长此以往,就能逐渐感受到助人的快乐,使自己走出自私的泥淖。
, 百拇医药
    (3)交际治疗法。应经常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尤其是参加一些志愿活动,结识一些真诚的朋友,通过友谊的力量,来克服自私心理。

    (4)自然治疗法。出现自私心理时,可出外到大自然中去走走。感受一下。太阳总是无私的奉献着它的光和热;天空总是无私的奉献着它的宽阔;土地总是无私的奉献着它的肥沃;青山总是无私的奉献着它的苍翠;绿水总是无私的奉献着它的清幽。当我们安然享受着自然的一切赐予时,也应该无私的奉献自己。

    (5)阅读治疗法。经常阅读一些名人传记、散文小品等,从而有效地克服自私心理。

    从众心理要不得

    云南主任医师 陈福新

    王大妈来到早市准备买点蒜,她发现蒜价格昂贵,货还很少,买的人却很多。平时节省的王大妈听扎堆买蒜的老人们说吃蒜能防流感,也毫不吝啬的买了二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看到或者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到商场买东西,看到别人在抢购某种物品,自己需不需要都会去看一看;大街上有两个人在吵架,这本不是什么大事,但却惹来众多围观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都是从众心理在作祟。

    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在生活中我们要趋利避害,遇到问题时,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尤其是老年人更应该克服从众心理,以免吃亏上当。,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