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保健指南》 > 2015年第12期
编号:12739272
浅析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1日 《养生保健指南》 2015年第12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均寿命已逐渐延长,老年人口的比例也随之不断加大,成为21世纪全世界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中国目前老年人口已达1.32亿,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病人亦随之增多,慢性病常常持续或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病人除了发生一些生理性或病理性改变外,心理状态也发生着复杂的变化,心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既有可能导致疾病,又有医治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尤其应重视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应引起每个家庭的重视,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1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

    老年人虽然理解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一般都希望自己尽量健康长寿。当疾病袭来时,尤其得重病时,就会出现病态心理的反应,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恐惧与悲观老年人一般都有慢性病或老化性疾病,由于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很多事情力不从心,所以当某种疾病较重时,由于对病情不了解,就会出现恐惧、甚至消极悲观,自暴自弃,重者可发展为抑郁症,出现绝望厌世心理,主要表现为对生活没有信心,情绪低落、迟滞和躯体不适,抑郁寡欢,自觉悲观失望,思维迟钝,主动性语言减少,痛苦的联想增多,常出现自责自罪、疑病观念和厌世观念。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和判断能力下降,常常不言不语,甚至出现痴呆状态,有自杀企图及行为。由于心理上的消极状态,造成恶性刺激,致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1.2焦虑烦躁心理由于慢性病长期缠身,迁延难愈,给家庭成员带来不少麻烦,老年慢性病人常易出现焦虑、烦躁的心理。主要表现为内心紧张、心烦意乱、坐卧不安、睡眠差、心悸、脉搏及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潮热感、大小便意增加等。有时表现为暴躁、怒气冲冲,遇到一些琐碎小事就大发雷霆。重者可产生妄想和幻觉。

    1.3无价值感和孤独感有些老年人离退休后与外界很少接触,长期独居,从忙碌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一时失去生活目标,加上与同事往来明显减少,也很少在户外活动,若老伴去世,子女不在身边,又抱病在身,就会感到孤独寂寞无价值感,导致情绪低落,易怒、易烦,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异常反应。多发生于性情孤僻,无广泛爱好,深居简出的老年人。常表现为有孤独感、失落感,体质虚弱,面色苍白,不爱活动,性情急躁,难以与人相处等。空巢综合征是指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离开家庭,形成老年人独守空巢而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常表现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常顾影自怜,如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时,上述消极感会加重。久之,会降低身体免疫功能.为疾病敞开大门。

    1.4过强的自尊心理老年人特别喜欢周围的人对他尊敬,尤其是子女儿孙对他的尊敬,稍有不如意就会发脾气,有时甚至会像小孩一样幼稚,为不顺心的小事而哭泣,为一些细微的照顾不周而生气。

    2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现代护理学的基本观念之一,就是为护理对象提供身心的整体护理,根据其心理和生理的不同需求,把心理护理和躯体护理融合在一起,使之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在护理老年人的过程中,护士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主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巧,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

    2.1理解与体贴老年人患病后多有精神和情绪的变化,表现为情绪急躁、易怒,或悲观失望、精神状态差。护理工作更要耐心细致、体贴和周到,要得到老年人的信任和合作,就要从言语态度、操作手法的掌握上下工夫。对老年病人要细心、耐心。人岁数大了以后,耳聋眼花,所答非所问,啰嗦絮叨,特别患病后脾气会变坏、固执、猜疑、乱发脾气,此时更需要给老年病人多一分理解与关怀,对他们要和蔼温柔,多给一些心理上安慰,多与他们聊天,多听一听他们的倾诉,切不可与老人对着吵或不搭理。

    2.2全面照顾,建立信任感,以消除孤独、寂寞心理针对老年人烦躁、多疑、孤独的心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以热情、关怀的态度进行护理,使他们感到被重视、被理解,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感到慰藉,缩短了护患间的距离,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恐惧感,增强信任感。对悲观忧伤者,特别要注意进行耐心的安慰和开导,讲清忧思悲观、情志内伤之弊,尽力使患者心理平稳,情绪安定、乐观,积极配合治疗。

    2.3满足患者关心自身疾病及了解病情的需要患者最关心的是疾病的转归和预后,此时他们极为敏感,对患同种疾病的病人的转归极为关注,愿意与其接触。因此,尽量让年龄相仿、同一病种的患者共处一室,为语言交流、沟通心灵创造条件。医护人员必须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治愈的病例,使其对病情有所了解,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配合治疗。

    2.4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由于患者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各人的性格、家庭、工作、生活经历都不一样。因此,护理人员应深入病房了解病人各方面的情况,针对其不同的个性,施以不同的护理措施,并对影响病人康复的家庭因素进行对症处理,从而取得家庭的合作,积极配合做好疏导工作,使病人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护士在与病人接触的过程中,要诚恳耐心,认真谨慎,正确引导病人,解除其思想顾虑,使其心情舒畅,自觉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2.5善待老年患者的自尊心理护士要尊重病人,使用礼貌性语言,举止动作要文雅,认真听取病人讲话,耐心回答病人的问题,尽量满足老年病人的要求,不要伤害其自尊心,争取他们在医疗护理中配合,树立生活的信心。注意了解病人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工作经历等,和病人交知心朋友,有选择性地进行攀谈,间接了解病人的思想变化,再根据其个体特点给予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新的生活目标,在护理中尽量体现其自身的价值。

    2.6注重社会心理护理可利用已痊愈或好转的性格开朗乐观的病友进行言传身教,适当交流,使同病病友间的情绪得到相互感染,促进康复。其次,要告知家属、亲友不要把不愉快的事情在病人面前提起,以免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

    2.7其他还应丰富病人的生活内容,了解病人的爱好,鼓励他们去参加业余活动,转移情绪,使病人减轻痛苦,恢复心理平衡。有趣味的活动有助于克服消极情绪的滋长,驱散病人心头的忧郁与烦闷。单调、乏味的生活,会增加病人的寂寞感,加重焦虑与烦躁情绪。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了解老年人的心理,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护理,对老年病人的顺利康复作用是明显的。总之,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情操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和对病人认真负责的态度,努力做好心理护理和各项护理操作,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病人,用亲人般的关爱帮助其树立乐观的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田福.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0.

    [2]计惠民.张琴锦.我国护理心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中华护理杂志,2005,31(3):182.

    [3]王清华,李清江,蒋红,等.糖尿病足的观察与心理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5,35(9):533., 百拇医药(赵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