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身科学》 > 2006年第10期
编号:11268475
女士应防干燥综合征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日 《健身科学》 2006年第10期
     温度计里的水银柱已下降了好几度,炎热的感觉正逐渐走入记忆。看来,时令已实实在在进入了秋季。可汪女士却不然,非但没有“天凉好个秋”的体验,却似乎依然是身陷烈日当空的盛夏——口舌总是干干的,喝了水也不管用,眼睛也赶来凑热闹,干涩难受。她向姐妹抱怨了种种不适,内中一位中医的妻子告诉她:十有八九是得上了秋燥症。于是便将从丈夫那里听来的防治秋燥的知识和盘托出,诸如饮食调整、精神调摄、勤上运动场等。遗憾的是汪女士“如法炮制”了一段时间,不仅“秋燥”没有丝毫减轻,反而一天重似一天,不得不走进了医院。

    接诊的老专家经过一番检查后,在诊断书上赫然写下“干燥综合征”几个字。这一下弄得汪女士满头雾水:不是说秋燥吗?咋变成干燥症了呢?难道各是一码事儿?干燥症厉害吗?有没有防治的办法呢?

    秋燥是怎么回事

    的确,一些女性进入秋季后,尽管天气变凉爽了,但还是觉得浑身不舒坦,如口干舌燥,喝水也不感到滋润;鼻腔有股似烟一般的干涩感,一不小心还会出点血;喉咙也痒痒的,频频干咳,有时咳出少量粘液痰,但总是咳而不爽;嘴唇一碰就干裂,痛得喝水吃饭都困难。到医院查查吧,又查不出什么具体的病变来,对症用一些如润喉含片等药,也不见有什么大的效果。此外,手足心热、大便干结……唉,成天心烦意乱,老是打不起精神来。一句话:糟透了!

    别紧张,这是你与“秋燥”挂上钩了。从现代医学看,“秋燥”的一系列症状与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中医则归罪于气候变化,认为夏季流汗过多,体内水分不足,到了秋天,干燥的空气伤人阴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