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身科学》 > 2010年第4期
编号:11915163
读老子,悟动静,练太极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健身科学》 2010年第4期
     关于静。我们知道,一尘不染为“清”,一念不生为“静”。道家习练静坐,释家习练静修,儒家习练静养。老子说:“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是说不萌动就静,天地就会自然正常。一个真正懂得清静的人,无论在热闹非凡的广场上,在锣鼓喧天的戏台下,在丝竹缠绕的园林中,在温馨安祥的庭院里,都可以专心学拳。所以我们只要自性清静,自心静就做到清静了。

    习练太极拳必须先求内静。凡是上场打太极拳的人,无不先行立正站好,两手自然下垂,下颚内收,嘴唇微合,两目平视,这就是先求心神两静的工夫,也就是浑然一体的动作。只有心神两静,寂寂空空,才能存得起真心,养得起正气。在这个时候,手足虽然未动,而端然恭正之中,其阴阳开合之机,消息盈虚之数,已寓于心腹之内,达到了一志凝神、专主于敬、洗心涤虑、平心静气、以待其动、静到极点自然就会动的境界。

    关于动静。印度瑜伽学者说:“宇宙间有极为策妙之事,乃动与静之两极性,一切生命力,大至宇宙,小至蝼蚁,无不藉动与静两种极性之协合与合作,才得以保持其生存。”这是天地的自然法则。“静”就是万事万物之原体,宇宙间一切现象就在这原体中产生。老子说:“归根日静,静曰复命。”人为万物中最灵敏者,由幼而壮、而老、而死,无一息不在动。老子为了救世度人,发明了“以静制动”的方法,教人“致虚极,守静笃”。心中不滞一物,自性一动不动,去我本无,还我固有。不管他经历了多少千变万化,其本质永无增减,既有动的发展现象,又有静的复命本能。

    关于以静制动。太极拳九字诀提出“敬、静、慢、匀、柔、圆、松、整”。这种拳术理念精辟地指导我们由心意导之引之,从前一势接后一势,从此一势接彼一势,体会动静阴阳、节节贯穿、顾盼开合、周身一家的境界。同时这种动与静是互相依存、互为其根的,大则宇宙,小则虫鱼,无不如是。动力得静力的支持,乃能随心所欲,快慢相宜。然而,静不是一时容易做到的,所以老子告诉我们说:“致虚极,守静笃”,“浊以静之徐清”。必须徐徐地“致”,慢慢地“守”,才能做到“感而遂动”和“以静制动”。由此可知。太极拳的所谓“静”,与老子的所谓“静”,都是“动中的静”,同时也是“静中有动”;都是“静在动中”,同时也是“动在静中”;都是“动静互根”、“动静合一”的。

    古今中外的许多政治家,在面临国家民族世界大事的抉择前夕,总是先到农庄或山林度假,并不是因为好心情去游山玩水,而是心不静则精神不能专一,“非好玩也,取其静也”。我们平时习练太极拳,没有人要当有人在,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一旦上场比赛,有人就当无人在,动静适宜,泰然自若。有一首诗写得好:“先左后右不为奇,一动一静是围棋。围到山穷水尽处,突然一势判雄雌。”这一势是什么,值得细细体会。, 百拇医药(鞠 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