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导引》 > 2007年第4期
编号:11478450
浅谈中风偏瘫的手法治疗(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按摩与导引》 2007年第4期
     恢复到V级的占33.75%。瘫痪程度与治疗效果呈负相关。

    疗程与疗效的关系:手法治疗15日者。有效率为35.74%;治疗30日,有效率为70.51%;治疗60日,有效率为88.32%。随着治疗天数的增加。疗效明显提高。

    5 讨论

    面对中风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中风早期治疗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患者后期的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早期开始手法治疗,对于改善患肢的肌肉挛缩,以及因此而导致的关节变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进行手法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不论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其病理性质均因瘀血所致。因此,治疗原则都应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主。本手法即有醒脑开窍、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之功效。

    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逐渐体会到,无论是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所导致的偏瘫,恢复期的治疗大体相同,但就偏瘫所处的不同阶段而言,手法的运用还是有区别的。
, http://www.100md.com
    首先。在对处于痉挛期的患者进行手法治疗时,应当注意以下两方面:①手法操作速度:处于此阶段的患者,肌张力都较高,关节也较僵硬,甚至伴有关节疼痛、变形等情况。病程较长者,更是如此。所以,在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突出一个缓字。因为,缓慢的手法操作可使患者肌肉放松,并使其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例如,对挛缩的肌群采用揉法和弹拨法时。如果操作速度很快,非但不能使患肢放松,反而会使挛缩的肌群更加紧张。再如,在施行运动类手法时,如果速度很快,而患肢伴有疼痛,则会使疼痛加剧,僵硬的关节更加难以舒展。对于此类患者。笔者的体会是,在作患肢关节的运动时,首先应把僵硬的关节慢慢伸直,先在患者可以耐受的范围内缓缓活动,逐步加大运动量,待活动至该关节可以承受的最大范围后,停留1-2分钟。此手法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并配合治疗。在作肩关节运动时,大多数患者伴有该关节的疼痛。作运动时,在患肢感觉疼痛尚不明显的范围内,作肩关节的被动运动。待患者适应后,再将肩关节抬至一定高度,稍适停留后,再运动肩关节。若患者还可以耐受,可将上肢再抬高至患者可耐受的极限。并保持该姿势一分钟左右。②手法操作的力度:在对处于痉挛期的肢体进行操作时,如何把握手法的力度,也是很有讲究的。多年来,经过对众多此类患者的治疗,笔者感到,应在“沉、稳、重”三个字上下功夫。沉,即沉着。也就是在对挛缩肢体进行手法操作时,除了缓慢,在不引起患者疼痛的情况下,手法应深透、柔和、持久、稳、即平稳,就是要在保持手法深透的基础上,力求保持手法的连续性,平稳性。为使挛缩的肢体通过手法治疗得以有效缓解,在进行手法操作时,力量应当偏重一些。多年来。我感到对此类患者,适当施以较重的手法,对减低患肢肌张力,纠正因挛缩而导致的关节活动不利。疗效显著。这就要求医者在进行手法操作时,一方面要注重手法的力度,更重要的是,应掌握手法的操作技巧。比如,大腿后侧肌群挛缩较重的患者,在对其进行治疗时,让患者俯卧,医者可用肘部或双掌重叠按压大腿后侧肌群,按压时,应做到缓慢、深透,每次按压时间不少于1分钟。
, http://www.100md.com
    再者,对处于迟缓期的患者施行手法治疗时,宜以轻柔并节律较快的手法为主。此类患者关节大多无明显疼痛。因此,在对患肢进行被动运动时,动作幅度可适当加大、加快。实践证明,节律较快的手法,属于兴奋类手法,对增强患肢肌力,激发和调动患肢功能的早日康复,有明显疗效。适用于此类患者的常用手法有:快速揉法、提拿法、滚法、侧击法、拍打法及运动法等。

    总之,运用手法治疗中风偏瘫,有其独特的疗效与优势,可明显缩短病程,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另外。在治疗中还发现中风偏瘫应及早治疗,病程越短,疗效越佳。下肢的功能恢复较上肢好,近端大关节的运动较远端小关节的精细运动恢复要好。因此,只要患者坚持治疗。刻苦训练,就一定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 上 页 ], http://www.100md.com(邱建伟)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