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导引》 > 2008年第4期
编号:11607834
针灸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综述(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按摩与导引》 2008年第4期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针灸治疗 综述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随着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一般认为雌激素的降低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与遗传、年龄、营养状况、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主症见腰背四肢疼痛、体态改变以致出现“龟背”甚至骨折,可分为三大类:①原发性又可分为两种类型: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由破骨细胞介导,最常见于绝经不久的女性(多在51~65岁),为高转换型;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5岁以后发生,与高龄、慢性钙缺乏、骨形成不足有关。②继发性者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内分泌代谢病、血液病、胃肠道疾病、长期卧床、制动等。③第三类为特发,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多数有遗传家族史,女性多于男性。目前国内外主要应用药物治疗。虽然治疗oP药物众多,但都存在一些问题,如价格昂贵,长期使用副作用大等。近几年来我国运用传统针灸疗法治疗oP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上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骨质疏松症的传统中医病因病机

    骨质疏松的临床主证及发病机理当属中医的“肾虚腰痛”、“肾精不足”、“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肾密切相关。肾藏精生髓主骨、主水、主生殖和生长发育。肾藏精,精化髓,髓居骨中,骨赖髓养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