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0年第5期
编号:11885804
浅谈冠心病的中医治疗方案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年第5期
     摘要: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该文通过对冠心病病因病机分析,提出了气滞血瘀症、痰浊阻塞症、阴寒凝滞症三种病症的中医药方,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冠心病 气滞血瘀 阴寒凝滞 痰浊阻塞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0086—01

    1 病因病机

    1.1寒邪内侵:素体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胸中.痹阻胸阳,或寒痰互结,心脉受阻,气血瘀滞而成胸痹。

    1.2饮食不节:过食肥甘生冷,或暴饮暴食,致使脾胃受损,失其升降之机,水谷不运,聚湿生痰,痰浊阻滞脉络,致胸阳不振,气滞血瘀,心脉痹阻。
, http://www.100md.com
    1.3七情失调;忧思伤脾,郁怒伤肝,脾虚失运,则痰浊内生,肝郁气滞,则经脉受阴。无论痰浊、气滞或痰气互结,均可致血脉运行不畅,胸阳不振,心脉痹阻成为胸痹。

    1.4年老体弱:久病或年迈之人,肾气不足,脾胃虚弱,肾阳虚,不能温煦五脏之阳,则心阳不振而发胸痹。肾阴虚,水不函木,则肝肾阴亏,心肝火旺,心脉失于濡养,拘急而痛。脾胃虚弱或失血之人,气血生化无源,血脉不充,血虚无以载气,则气亦随之而少,致气血两虚,心气虚弱,鼓动无力,心脉痹阴而发胸痹。

    以上诸病因病机,可互为因果,也可数者并存。下面就气滞血瘀症,阴寒凝滞症、痰浊阻塞三种症状笔者进行病理分析,开出处方,以供同行参考。

    2 气滞血瘀症

    2.1症状:胸闷,气短,心胸疼痛较剧,心痛阵作,痛有定处,可因暴怒而致心痛,痛剧则可见肢冷唇青,或痛引肩背甚则心痛彻背,伴心悸、怔忡、舌苔白,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瘀点,或舌下静脉青紫,脉弦涩或结代。
, 百拇医药
    2.2症候分析:气滞血瘀,胸中气机不畅,则胸闷、气短。心脉不通,不通则痛,故心胸疼痛。瘀血凝滞,故痛处固定不移。暴怒则肝气上逆,气瘀互结,则可致心痛发作。手少阴心经循肩背而行,故痛引肩递增甚则心痛彻背。

    2.3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2.4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12克、红花9克、当归9克、生地黄9克、川芎5克、赤芍6克、牛膝9克、桔梗5克、柴胡3克、枳壳6克、甘草3克,随症可酌加郁金延胡素、沉香、丹参、益母草、五灵脂、三七、乳香等。

    3 痰浊阻塞症

    3.1症状:心胸闷塞,疼痛时作,阴天加重,痰多,或白痰。黄痰,呼吸不畅,形体肥胖,舌苔白腻或水滑或黄腻,脉滑。

    3.2症候分析:痰浊阻滞胸中,脉络不通,胸阳不振,气机不畅,故心胸闷塞,疼痛时作,呼吸不畅。痰浊多兼寒邪,故阴天加重。痰浊之邪困脾,脾主肌肉四肢,脾气受困,则身重乏力。痰浊壅塞,则痰多,苔白腻或水滑,脉滑。痰浊日久化热,故可见黄痰,舌苔黄腻。
, 百拇医药
    3.3治法:通阳散结、宽胸豁痰

    3.4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瓜蒌实1z克、薤白9克、半夏12克、白酒适量,痰饮为主或兼寒者,可酌加桂枝、干姜、茯苓、白叩仁、细辛等。痰郁而化热者,可酌加竹茹、枳实、黄连、胆星、茯苓、陈皮、郁金等。痰阻胸中,气机不畅,致气滞血瘀,故常于理气豁痰之时与活血化瘀药配合,可加人丹参、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当归、益母草等。

    4 阴寒凝滞症

    4.1症状;胸痛时作,感寒痛甚,心悸气短、四肢厥冷,苔白,脉弦紧。

    4.2症候分析:寒邪内侵,阳气痹阻,心脉凝滞不通,故胸痛时作。胸阳不振,气机阻滞,故心悸气短。已有心阳不振,复感寒邪,则阴寒更盛,故疼痛加剧。

, 百拇医药     4.3治法:辛温通阳、宣痹散寒

    4.4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

    当归12克、桂枝9克、赤芍9克、细辛3克、炙甘草5克,可酌加干姜、薤白、丹参、檀香等,若疼痛较剧者可加入附子、蜀椒、赤石脂等。

    5 结语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临床一般分为五型,其中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型属于中医学“厥心痛”、“真心痛”、“胸痹”的范畴,现多以“胸痹”或“心痛”称之。其表现主要是胸部憋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安卧。本文就三种气滞血瘀症、痰浊阻塞症、阴寒凝滞症三种病症中医处方进行了探讨,以供同行参阅。, 百拇医药(路新友 王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