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0年第16期
编号:11931935
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8例报道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5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年第16期
     摘要 目的:对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痛98例临床疗效进行报道。方法:利用定位旋转斜扳法对我院康复门诊9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痊愈23例(23.47%),显效63例(64.29%),有效9例(9.18%),无效3例(3.06%),显效率87.78%,总有效率96.94%。结论: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 定位旋转斜扳法 椎动脉型颈椎痛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椎动脉受到损伤而椎一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产生以眩晕、头痛为主的综合征,约占所有颈椎病患者中的70%,临床上多见于中45-60岁的老年人。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平行上升的趋势。我们在既往临床实践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位旋转斜扳法的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98例病人均来自清新县人民医院康复门诊。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龄22岁~57岁之间,平均42岁。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3年,平均3周。有头颈部外伤史者6例,慢性劳损者强迫体位或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156例,外感风寒湿诱发者例15例,原因不明者21例。在治疗期间均不采用其它任何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3年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中有关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经x线片、CT、MRI等检查,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症状、体征符合颈性眩晕者。排除合并有骨折、肿瘤、结核、类风湿、脊椎炎及其它严重内脏病变者。

    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其后,双拇指自T7向上触摸棘突两侧,检查有无偏歪之棘突及压痛点的位置,结合x线摄片所见,确定发病之节段。以右侧发病为例,发病在颈椎上段(C1-2)时,术者左手掌放在患者颈项中下部作固定,右手掌托住患者的枕部,肘部托住下颌部并稍向上牵引,将患者颈部逐渐向患侧旋转,嘱患者放松,使患者头部沿圆弧形方向顺势加大旋转幅度;发病在颈椎中段(C3~5)时, 嘱患者颈部屈曲15度,左手掌放在患者颈项下部作固定,右手掌托患者的颈枕部,头部逐渐向患侧旋转,沿椭圆弧形方向顺势加大旋转幅度;发病在颈椎下段(C6-7时,嘱患者颈部屈曲30度,在手旋转头部的同时,还向右侧方向用力,使患者头部沿抛物线方向运动。上述手法成功后可闻及响声。
, 百拇医药
    手法治疗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本手法操作时要谨慎小心,勿用蛮力,幅度应在颈椎生理活动范围内,以免发生意外。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疗效评定标准拟定。治愈:眩晕、头痛、颈部疼痛不适等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好转:头颈肩疼痛明显减轻,头晕、恶心、呕吐、耳鸣、位置性眩晕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

    3.2 治疗结果 痊愈23例(23.47%),显效63例(64.29%),有效9例(9.18%),无效3例(3.06%),显效率87.78%,总有效率96.94%。其中36例首次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有效者多数在治疗2次~3次后症状开始减轻,大部分显效者疗程不足2周。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有不良反应发生。

    4 讨论
, 百拇医药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形成原因:①寰枢关节结构改变、钩突骨赘形成刺激或压迫外侧椎动脉丛;②上颈段椎动脉有多个弯曲,容易受外部刺激而痉挛,引起供血不足;③颈椎间盘退变后突,产生高压力及扭转力,压迫椎动脉;④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致椎一基底动脉缺血。定位旋转斜扳法是全国名老中医林应强教授根据颈椎病的病理和力学特点总结出的治疗手法,用于治疗颈椎病较一般手法有更好的疗效。一般认为旋转手法具有解除肌肉痉挛、纠正关节错位、松解粘连、解除滑膜嵌顿等作用M。定位旋转斜扳法可以纠正椎间关节结构紊乱,使椎动脉骨性通道通畅,解除椎动脉扭曲及压迫,改善椎动脉血流,有利于脑血流的灌注,从而达到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较好疗效。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如下几点:①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②手法要适度,不可盲目粗暴。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状况、临床表现和x线拍片情况来掌握手法的轻重和时间的长短。③要指导患者正确地进行颈部功能锻炼,这对患者的康复很有益处。, 百拇医药(黄辉贤 漆晓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