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0年第4期
编号:11938530
瓷修复体粘结托槽前表面处理方法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回顾(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5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10年第4期
     目前很多的成人患者在进行正畸治疗,相对于青少年患者他们口内牙齿状况复杂,因此正畸医生要面对不同材料的修复体诸如汞合金、黄金、复合树脂和陶瓷等,其中各种材料的陶瓷修复体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电绝缘性、耐酸碱腐蚀性和接近于人牙釉质的热传导系数,因此用其制作全冠、桥、贴面及桩核等全瓷修复体不仅可以逼真地模拟真牙的层次感和乳光效应,而且可在复杂的口腔化学和生物环境中稳定地保持良好的修复状态。但是正畸临床医生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在陶瓷表面上粘结托槽时能够提供稳固的粘结强度,同时在托槽去除后瓷修复体能否继续使用。因此,有很多学者提出通过对不同陶瓷表面采取不同的处理诸如表面粗化(酸蚀、喷砂、机械打磨、激光蚀刻)、硅烷偶联剂及硅涂层处理等技术来达到适宜的托槽与陶瓷的粘结强度。本文就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对托槽与托槽的粘结强度的影响作一综述。

    1陶瓷的表面粗化处理

    正畸托槽粘结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是陶瓷与树脂之间的粘结。提高陶瓷、树脂的粘结强度是确保正畸治疗成功必须解决的问题。陶瓷的粘结主要依靠与树脂间的物理机械嵌合作用和化学粘结作用。表面粗化处理是依靠机械的或化学作用在光滑的瓷表面形成显微固位结构,扩大粘结作用面积、活化表面,提高表面自由能[1],陶瓷表面微孔结构以及与渗入的树脂粘结剂相互合成形成机械锁结等,从而增强了瓷与树脂的粘结。有研究认为有效正畸粘结强度应为6~8MPa[2]。陶瓷的粘结主要依靠与树脂间的物理机械嵌合作用和化学粘结作用 ......
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