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1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080425
骨型Ⅱ类高角型错牙合减数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侯铁军,刘新强
第1页

    参见附件(2066KB,3页)。

     本研究结果显示,反映上下颌骨矢状向的指标SNA、SNB、A-RL、B-RL在矫治前后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SNA由原来的82.46减少至81.82,差别并不明显,说明对于骨型Ⅱ类错牙合患者通过正畸治疗很难使上颌突度发生改变。虽然多数学者认为口外弓能够有效限制上颌发育[4],但由于本研究中口外力值较小,仅仅是为了增加磨牙支抗,所以对上颌骨的影响较小。SNB、B-RL表现出一定量的增加,SNB由矫治前的74.57增加至矫治后的77.20,差别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SNB的增加与患者在治疗期间使用Ⅱ类牵引有关。由于患者仍处于较快的生长发育阶段,Ⅱ类牵引表现出类似于功能矫治器的作用。另外,随着自身下颌体及颏部的发育下颌有向逆时针旋转的趋势。

    在垂直向方面,SN-MP在矫治结束后有减小趋势,但并不明显。上颌磨牙U6-RL由矫治前22.43增加至24.70,说明在矫治过程中虽然采用了较强的支抗,但仍然出现了磨牙的前移。L6-MP矫治后增加了2.87mm,原因可能来自于在矫治深覆牙合时磨牙的牙合向升高。但随着下颌磨牙的近中移动,部分抵消了磨牙伸长带来的不利变化,从而使下颌平面角未发生明显改变。S-Go、N-Me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这与Hayasaki[5]的研究结果相似。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矫治前后改善最为明显的是上颌切牙的变化。U1-SN由原来的115.21减少至105.67,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与此相关的U1-RL同样变化较大。值得注意的是,上颌切牙在矫治完成后表现出了轻度的直立,这一方面表明由于上下颌骨之间的矢状向差异而导致切牙的内收较多,另一方面与在矫治过程中转矩控制不利有关。因此,在关闭拔牙间隙时应强调对切牙转矩的重视,可以采取加大转矩或通过增加弓丝长度及弹性等办法更好地控制切牙转矩[6]。

    从对骨型Ⅱ类高角型错牙合减数矫治后的结果可以看出,上颌切牙凸度、磨牙高度及下颌位置均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但牙性的的改变大于骨性改变。面部的垂直高度在矫治前后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虽然在矫治期间使用了Ⅱ类牵引,但对于面部整体的垂直向关系并未产生大的影响。因此,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型Ⅱ类高角型错牙合通过正畸治疗能够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牙牙合畸形程度及缓解心理压力。但对于严重的上颌前突或下颌后缩患者仍然提倡早期功能矫治或在成年期进行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Moyers R.E.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lass Ⅱmalocclusion PartⅠ:Facial types associated with class Ⅱ malocclusion[J].Am J Orthod,1980,78:477-479.

    [2]邹冰爽,曾祥龙,曾应魁.安氏Ⅱ1错牙合颅面类型的研究[J].口腔正畸学,1998,5:61-63.

    [3]黄吉娜,景荣荣,徐学军.安氏Ⅱ类1分类高角和低角错牙合患者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2007,30(2):66-69.

    [4]Baum rind S,Korn EL.Pattern s of change in mandibular and facial shape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forces to retract the maxilla[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66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