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111361
果酸配合中药治疗痤疮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袁冰峰,俞珊,何惠珍
第1页

    参见附件(1210KB,2页)。

     本组采用美国NeoStrata芯丝翠羟基乙酸20%浓度的活肤溶液,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坚持使用同样浓度的果酸溶液,通过延长溶液在面部或者痤疮区域停留时间,来增加治疗效果,而没有采用逐步使用高浓度果酸溶液的方法,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更加安全、可靠。在治疗中,首次使用一般持续时间为2~3min为宜,以后逐步延长至5~10min。其间操作人员应和患者语言交流,询问患者治疗区域出现的刺痛、瘙痒、灼热等不适程度,范围从1~10,1代表最低,10代表最高,如果评分到7,立即以中和液中和,直至没有泡沫产生,说明中和已经完成;接着可以使用冰的纱布覆盖于治疗区域,以减轻烧灼或者刺痛的感觉。此外,在治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治疗区域的红斑、刺痛、瘙痒、烧灼、紧绷或者轻度水肿、皮肤表层脱屑等,一般无需特别处理,这些感觉会在1周左右逐渐消失,皮肤恢复正常外观。

    中医认为痤疮的发病主要与肺热有关,《医宗金鉴·肺风粉刺》曰:“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处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并涉及胃肠湿热等方面,饮食辛辣油腻,外用化妆品刺激等均可引起本病发生。辨证分型以肺经血热、肠胃湿热、热毒夹瘀、痰瘀互结、脾虚湿热为主[3]。

    本方中黄连、黄芩清热泻火,祛三焦及心经、肺胃热毒为君,枇杷叶宣肺清热为臣;金银花、野菊花,功擅清热解毒散结,金银花入肺胃,可解中、上焦之热毒,野菊花入肝经,专清肝胆之火,二药相配,善清气分热结;蒲公英、白花蛇舌草为痈疮疔毒之要药;兼能利水通淋,合以大黄,泻下焦之湿热;柴胡、薄荷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且寓“火郁发之”之意,功兼佐使之用。诸药配伍,气血同清,三焦同治,共收清热解毒消痤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大黄、黄连、黄芩、生山楂、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对痤疮丙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且配伍后较单用效果增强[4];其中丹参还具有抗雄性激素及温和的雌激素活性;山楂具有消食降脂作用,可以减少皮脂分泌等,而反复发作的痤疮患者往往有雄性激素水平偏高、嗜食油腻、血脂异常等情况存在[5]。此外,如肺经血热者则加生石膏30g、蒲公英20g等;肠胃湿热者加猪苓12g、生薏仁20g等,热毒夹瘀者加归尾10g、炮甲10g、桃仁10g等,痰瘀互结者加半夏10g、莪术12g、桃仁10g等,脾虚湿热者加茯苓12g、苍术10g、厚朴10g等。

    综上,我们认为采用果酸联合中药治疗痤疮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 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5-936.

    [2]肖晓庆,项蕾红,郑志忠.果酸疗法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6):795-797.

    [3]章庆国,王 林.医疗美容基础与临床[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607.

    [4]吴小红,刘瓦利,于 勇.中药蛇丹方及其构成生药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2(4):222-22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1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