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2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179060
破溃兔扩张皮瓣的细菌学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胡守舵 赵延勇 蒋海越 杨庆华 庄洪兴
第1页

    参见附件。

     1.4 标本采集:采用直接标本采取(如图4)和试子擦拭标本采取两种方法

    1.5 标本的处理

    1.5.1 试子采取的标本的处理:分别进行涂片、接种于需氧培养基(普通血平皿、中国兰平皿)、厌氧血平皿和液体培养基中。

    1.5.2 直接采取标本的处理:对各部分采取的标本,分别在无菌的条件下称重。各组分别用不同的无菌手术剪刀把切下组织剪成碎片,放入无菌研磨器中,每克加入1ml无菌营养肉汤,研磨成组织匀浆。然后进行定性或定量[3]细菌学检查。

    1.6 细菌学检查:所有细菌学研究方面的操作,均由资深细菌学专家现场指导。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均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API鉴定条说明将细菌鉴定到种。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 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 TCC2785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 TCC25923) 。

    1.7 统计分析:应用正版统计软件SPSS 12.0 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汇总与绘图则用Excel 2003。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精确概率法(Fisher's Exact Test)、t检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实验结果

    2.1 破溃扩张皮瓣模型形成时取下组织的细菌学结果: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细菌学检测均为阴性。

    2.2 细菌定量检查结果:A组细菌数量多为103CFU/g水平;B组多为103~104 CFU/g;C组多为105 CFU/g;D组以106 CFU/g水平以上为主。其结果如图5所示:

    2.3 细菌定性检查结果:共检出56个菌株,需氧菌42株,其中G+菌株33株,占58.9%,G-菌株19株,占33.9%;厌氧菌4株,占7.2%。G+菌株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5.5%; 表皮葡萄球菌占24.2%;粪肠球菌占12.1%,溶血性葡萄球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分别占6.1%;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假白喉棒状杆菌分别占3.0%。G-菌株中,铜绿假单孢菌42.1%,肺炎克雷伯菌占31.6%,大肠埃希菌15.7%,普通变形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各占5.3%。厌氧菌为厌氧消化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均见于4例出现感染的模型中,未出现感染的模型中未检测的厌氧菌。

    2.4 定位检查:包膜基底未感染时:①破口周围炎症反应皮瓣组织内均有细菌存在,且数量最多;②环1组织细菌检测阳性率为57%,环2、环3和其他皮瓣组织细菌检测阳性率均为0,于环1差别显著(P﹤0.05);③ 基底包膜复合组织细菌检查阴性。包膜基底感染时:皮瓣各部分均有细菌存在,基底部位数量最多。

    2.5 药敏结果:G+菌株中,去甲万古霉素、提考拉宁敏感;G-菌株中,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敏感;厌氧菌对甲硝唑敏感。

    2.6 在两种取材方法阳性率的比较中,切取组织细菌培养方法出现的阳性率为100%,是比较可靠的方法,而试子擦拭法阳性率低,为20%,不太可靠。

    3 讨论

    3.1组织扩张术在外耳再造中的应用:组织扩张术由于可提供同质的薄、柔、有感觉的、血供良好的皮瓣,可使雕刻的外耳支架纤细结构充分展现,使再造耳更加逼真、自然,明显优于传统的方法[1-2]。但是,扩张皮瓣的破溃作为组织扩张术的并发症,是客观存在的,耳后扩张皮瓣破溃后,皮肤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是否有细菌入侵,目前尚未有相关的基础研究,但是已有临床研究观察到,扩张皮瓣破溃后可在某种程度上增加扩张过程中感染的发生率。另一方面,目前的观点是:若革兰士染色发现扩张包膜内有细菌存在,就避免放置永久性置入物,也就是说,外耳支架的受植床必须是无菌的,所以,研究扩张皮瓣破溃后的细菌状态就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3.2 关于扩张皮瓣组织内细菌的研究 对于扩张皮瓣,主要是包膜内细菌存在与否,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4]。根据我们大量的外耳再造临床实践证明,在扩张皮瓣保持完好的情况下,在正常的扩张注水无菌操作下,包膜腔内是处于无菌状态的。本实验在形成破溃动物模型时所做的细菌学检查亦在某种程度证实,扩张皮瓣完好的情况下,其受植床是无菌状态。对于扩张包膜内发现细菌存在的情况[4],尚需进一步研究,或许Mason[5]报告的2例由于淋巴途径或血行途径导致的扩张器感染可以提供一点思路。

    3.3 关于实验设计

    3.3.1关于实验动物及部位的选择:兔是比较温顺和清洁的动物,兔的头部具有于人耳后乳突相似的解剖基础,保证了于临床的相似性;兔头部形成的扩张皮瓣位置固定,且不宜受到外伤,保证实验条件的对等性。

    3.3.2关于取材:本实验取材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的目的是检测主体实验开始时,各组实验对象的实验条件是否一致,即细菌状态是否一致,并以此作为主体实验的对照。第二阶段是分部取材,因为破溃扩张皮瓣形成的创口,其底面是无机的、细菌不能通过的扩张器包囊,细菌只能通过创缘周围的皮瓣进入机体,进行增殖,引起局部炎症反应、或者播撒引起感染。因此,根据细菌的侵入途径,将整个扩张皮瓣进行分区,以明确细菌存在的方位。

    3.3.3关于实验方法:目前,对于细菌学的检验,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PCR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方法,仅限于对血液标本检测之用[6-7],对于其他组织应用较少。国内外对临床标本中病原菌的检验大多仍采用本实验所用的方法--培养法这个“金标准”[8]。在定量检测方面国内外通用的Cooney法[3]。因此,总的来说,本实验选用的方法,是目前国内外临床上最为常用、可靠的方法。

    3.4关于实验结果:本研究发现,扩张皮瓣破溃后,虽然革兰阳性菌是最常见的感染菌种(占45.5%),但同时亦有G-菌株和厌氧菌。细菌计数表明随着破口持续时间的延长,皮瓣组织内侵入的细菌数量是呈增长态势,因此在临床上,出现耳后扩张皮瓣溃破后,要快速封闭破口,同时为了预防或控制细菌繁殖,可联合应用敏感抗生素,处理严重感染时,应该意识到厌氧菌的存在,从而快速而有效地控制感染。

    4 展望

    本实验首次针对临床遇到的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为临床医生处理此种情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但是,本研究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如何寻求一种更为快捷、准确、易于临床应用的检查手段,是本研究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庄洪兴,蒋海越,潘博,等.先天性小耳畸形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法外耳再造术[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12(4):286-289.

    [2]Jiang H,Pan B,Lin L,et a1.Ten-year experiencs in microtia reconstruction using tissue expander and autogenous cartilage[J].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 2008,72(8):1251-1259.

    [3]张秀珍. 当代细菌检验与临床[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31-33.

    [4]Brown MH,Markus YM,Belchetz B. Microbial growth in saline breast implants and saline tissue expanders[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0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