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2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189393
人指及趾皮肤触觉小体的比较研究与临床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1日 王惠东,黎晓华,丁宝志,庄蕾,陈铿
第1页

    参见附件(3126KB,4页)。

     手指特别是指腹、指尖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包括游离感觉神经末梢和有被囊感觉神经末梢两种,后者又包括触觉小体(meissner corpuscle, MC)、环层小体、上皮细胞-轴突复合体等。临床上用于衡量皮肤感觉功能恢复的指标主要是两点辨别觉,由触觉小体产生。目前研究已经明确,修复同一创面选取的供区不同,再生的触觉小体数量也并不相同[2],感觉恢复也不同。然而,迄今对于手部皮肤缺损后如何选择供区以及选择的依据仍无明确的结论。针对此,我们对5个常选供区皮肤中触觉小体的分布和数量进行测量和比较,以期找出最优皮肤供区,探讨其在手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收集:从临床和解剖室尸体收集皮肤标本共计99例,其中手指指腹52例,手掌11例,手背11例,前臂内侧9例,足趾趾腹16例。每一标本切取约1cm×1cm全层皮肤,投入10%福尔马林中固定48h。

    1.2 标本处理:将固定好的皮肤标本用常规石蜡包埋,做垂直切片,厚度为2um。将石蜡切片置于62℃烘箱中烤2h,常规二甲苯,乙醇脱蜡。用0.01mol/L枸橼酸钠缓冲液煮沸热修复20min,室温自然冷却。100μl 3%H2O2抑制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室温孵育20min后,再以10%非免疫羊血清室温孵育20min。S-100特异性抗体4℃孵育过夜,室温复温1h。EliVision试剂37℃孵育1h,再以DAB显色约8s后放入ddH2O缸中终止试验。苏木素复染30s,用清水冲5min,盐酸酒精分化1s,再用清水冲洗5min。脱水吹干后,树脂封片,镜下观察。

    1.3 标本观察、图像采集及统计分析:Nikon NIS-Elements显微摄影图像处理系统和Image 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4,×10,×20,×40物镜下分别观察标本中触觉小体形态与分布,×4物镜下测量标本皮肤长度及视野中触觉小体个数。触觉小体数量以触觉小体个数与皮肤总长度的比值(个/mm)表示。SPSS17.0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手指、手掌、手背、前臂内侧、足趾5个部位触觉小体数量及差异。

    2 结果

    光镜下手指指腹、手掌、手背、前臂内侧、足趾趾腹内触觉小体均集中位于皮肤乳头层内,与皮肤表面垂直的长梭形、类圆形,小体尾端为周围神经的纤维轴突。触觉小体内神经纤维由被囊包裹,内部是与神经纤维走形垂直的板层细胞(见图1、2)。各部位皮肤乳头内的触觉小体形态相似。手指指腹内触觉小体数量为(0.43±0.30)个/mm,手掌为(0.20±0.15)个/mm、手背为(0.11±0.12个)/mm、前臂内侧为(0.03±0.06)个/mm、趾腹为(0.34±0.28个)/mm。手指指腹与手掌、手背、前臂内侧间触觉小体数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足趾趾腹间触觉小体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足趾趾腹与手掌间触觉小体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手背、前臂内侧间触觉小体数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掌、手背、前臂内侧三者间触觉小体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如图3~8)。

    3 讨论

    灵敏的感觉是手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手部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冷、热及痛觉,由各种感受器所感知。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各种外伤、感染、肿物等原因常常导致手部皮肤缺损,严重影响了手的感觉功能。如何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决定着手感觉功能的最大恢复程度,这成了手外科临床中重要的考量之一。

    目前衡量手的精细感觉功能恢复的指标主要是两点辨别觉,特别是移动性两点辨别觉[3]。实验已经表明,移动性两点辨别觉大部分有快适应感受器所传导,主要由触觉小体产生[4-5]。触觉小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细触觉感受器,有被囊,位于真皮乳头层,是一种低阈值快适应感受器[6-8]。

    触觉小体的再生是再生神经纤维从小体尾端逐渐长入溃变的触觉小体,使其重新获得神经再支配的过程[9]。在触觉小体失神经支配1个月后,触觉小体尾端的神经纤维出现溃变,但神经内膜管保持完整无塌陷,3个月后即可发现再生的无髓神经纤维开始长入小体尾端的神经内膜管,8个月时有髓神经纤维开始生长,神经轴突沿膜细胞分支发芽在触觉小体体部生长而支配小体,至12个月触觉小体已基本接近正常。皮肤缺损修复后感觉功能的恢复就是受区再生的神经纤维长入供区移植皮肤内的触觉小体,使其获得神经再支配的过程。

    手部皮肤缺损修复时,合理选用与受区触觉小体密度最相近部位作为供区,既可以使修复后感觉功能获得最大程度地恢复,同时也不至于损伤重要部位感觉功能。目前临床上常选用邻指、手背、手掌、前臂内侧的皮肤软组织作为供区来修复手部的皮肤缺损。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人手指、足趾、手掌、手背及前臂内侧各部位的触觉小体在形态学上均相似。它们均位于皮肤真皮乳头层内,呈与皮肤表面垂直的长梭形。小体尾端为周围神经的纤维轴突,体内神经纤维由被囊包裹,内部是与神经纤维走形垂直的板层细胞。目前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主要包括皮瓣移植和皮片游离移植两种。皮瓣由于所带脂肪、筋膜层厚,阻隔了受区的神经纤维重新长入供区皮肤触觉小体而阻碍了皮瓣术后感觉的恢复,只有带神经的皮瓣修复才能使修复区的感觉获得良好恢复,而皮片移植修复由于受区神经纤维与移植皮肤中的触觉小体距离相近,神经纤维易于重新长入触觉小体,则更利于移植皮片的感觉恢复,并且带有真皮乳头层的全厚皮片较断层皮片更利于损伤部位的感觉恢复。

    手部尤其是手指指腹是人感觉最敏锐的部位之一,除了本研究显示的局部皮肤的触觉小体数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以外,更重要的是其在大脑皮层的投射区的面积也很大,其中拇示指的投射区甚至大于12根脊神经传入支配区的总和。手指部位的神经纤维是人皮肤中最丰富的部位之一。手部皮肤缺损后,位于皮下的神经纤维可以再生,而这时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现存触觉小体使再生的神经纤维长入其中而复活,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手指的精细触觉。研究表明,修复同一部位选择的供区不同,再生的触觉小体数量也并不相同[2],感觉的恢复自然就不同了。由于供区皮肤触觉小体不能再生,只能通过再神经化使已有触觉小体复活,因此,供区部位的选择部分决定了受区感觉功能的最终恢复效果。对触觉小体数量的研究结果发现,手指指腹(0.43±0.30个/mm)与足趾趾腹(0.34±0.28个/mm)间触觉小体数量最为相近(P>0.05),与手掌、手背、前臂内侧间触觉小体数量则有显著性差异(P<0.01)。足趾趾腹与手掌间触觉小体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手背、前臂内侧间触觉小体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掌、手背、前臂内侧三者间触觉小体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提示我们,在手指部位皮肤缺损的修复中,除手指本身外,足趾是一个理想的供区,较其手背、前臂内侧等供区更利于术后触觉小体的再生和感觉功能的恢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26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