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2010年第2期
编号:12044144
急诊护士针刺伤的防护新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2010年第2期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216-01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症病人及参与各种突发事件的重要场所,是接触注射器、输液针头、刀剪、缝合针等锐利器械及血液的高发科室,因此急诊护士更易发生针刺伤事件。目前日益增多的输液量和注射量大大增加了急诊护士针刺伤的机率,另外,急诊护士抢救和治疗的是多为尚未明确诊断和尚可能处在传染病的潜伏期。因此,针刺伤在急诊护士中的普遍性、严重性和危害性值得关注。本文对针刺伤的危害、刺伤的原因及安全防护对策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1 针刺伤的危害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职业暴露的概率越来越高,锐器损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远远大于皮肤和黏膜接触[1],潜在感染的风险较大; 急诊护士,每天完成大量注射、采血、输液、手术及使用后的针头处置工作,由于经常接触各种针头,因此发生针刺伤的概率也很高,发生率居锐器伤中首位,是医务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暴露。据文献报道[2],被相应病原体污染的针头刺伤后HIV 的感染率为0.3%,HBV的感染概率为6.0%~30.0%,HCV的感染概率1.8%。医务人员被针头刺伤是职业暴露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疾病的主要原因。以上资料说明,由针刺伤造成护理人员的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客观存在,不容忽视。
, http://www.100md.com
    2 针刺伤的原因

    2.1 缺乏规范的、持续的防护教育:在我国,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可以说是一项空白。毛秀英等[3]调查26 所护理院校,均未设置职业防护教育课程,也无相应教材;对在职护士的培训工作开展的深度、广度都不够,更没有客观的反馈资料。陶新学[4]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8.5%的临床护理人员得到相关培训,而97.5%的临床护理人员认为自己有必要参加相关的培训。长期以来,医院感染控制主要是针对病人,而对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情况关注甚少。护士的安全防护意识也并没有随着人群中血源性疾病患病率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有必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对职业安全的认识和防护知识。

    2.2 自身重视不够,工作粗心大意,操作不规范:绝大多数急诊护士认为,针刺伤在日常工作中是极为普遍的和无法避免的,也是从事急诊护理工作所必须承受的,所以,没必要把它看得太重要。也有一部分护士心存侥幸,认为因一次小小的针刺伤就传染上某种疾病不太可能。有很多护士工作时常常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或直接用手取针头、收废弃针头或将使用过的缝针、针尖直接丢弃于一般的塑料袋中或不及时处理等,这些操作过程都易发生针刺伤。
, 百拇医药
    3 针刺后不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护士在受伤后大多数能及时进行伤口消毒,但对伤口处理的挤血、冲洗、包扎等环节往往较为忽视;受伤后进行血液检测率低,受伤后报告率低,也有一部分人甚至认为小伤无关紧要,无需上报。

    4 针刺伤的防护措施

    4.1 进行规范化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美国CDC已将持续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作为强制执行的项目推荐给美国的所有医院,值得借鉴。我国相关研究也已经证明[5],实施针刺伤的防护培训教育可明显降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因此,第一、应建立制度化的培训:包括在校期间的理论培训;实习前培训;上岗前的培训等,有利于护士从开始就具有良好的防护意识和行为习惯保护患者和自身。第二、对在职护士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弥补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欠缺;如举办护士职业防护培训班、各种讲座、宣教等,提高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使她们对每一个针头的处理都非常重视。告知护士,针刺伤后严重的后果是感染HIV、HBV、HCV等传染病,纠正她们的侥幸心理,使之主动预防促使护理人员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 http://www.100md.com
    4.2 改善护士的不安全行为: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时要戴手套,有研究[6]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这一数据有力地证明,在操作及处理针头时戴手套的重要性;规范护士各项操作行为,在使用注射器时,要保证针头安装牢固,采血、注射后不要回套针帽,推带锐器盒的治疗车或端带锐器盒的治疗盘,使用过的针头立即投入利器盒内,锐器盒满3/4 更换。输液、穿刺失败时,禁止将污染针头悬挂于输液器管的茂菲氏滴管上,应当立即更换新针头、为不合作的患者做穿刺时,必须有他人帮助。

    4.3 采用安全性能高的医疗用品:采用安全性的医疗用品:如安全注射器、安全输液器、安全留置针、无针连接系统、真空采血系统等,是降低使用针刺伤危险的有效措施。

    4.4 做好预防接种:定期为急诊护士体检,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给予免费注射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HBV 易感者感染HBV,其有效率可达到80%-90%[7]。
, 百拇医药
    4.5 针刺伤后的处理:工作中一旦不慎被刺伤,应保持镇静、 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禁止进行遮盖伤口的局部挤压,以免污染的血液进入体内;同时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伤口冲洗后,应当进行消毒并包扎。如暴露于HBV应在24h内注射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血液HBV表面抗体检查,阴性者给予全程乙肝疫苗免疫接种,HBV表面抗体阳性者,表明机体对HBV已经有自我保护性,不需免疫接种。暴露于HBV和、HCV,虽然尚无预防的特效办法,应立即起动预防HIV感染程序进行风险评估,需用药物预防的尽早启用药物预防。

    5 小结

    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而急诊护士面临的针刺伤危险因素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护士应遵守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增强防护意识,规范技术操作规程,合理采用防护用品,远离针刺伤害,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李希兰,王云琼,周刚. 新医护人员锐器伤调查及预防措施[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4(3):2402241.248

    [2] 陈亮,张敏,缪剑影. 医护人员锐器伤害研究进展与控制对策[J].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33 (3):167

    [3] 毛秀英,高秀莉,于荔梅,等. 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3,17(2):1422144

    [4] 陶新学,章小云.临床护士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5):857~858

    [5] 姜华,卢惠琳,胡小青.不同级别医院护理人员医疗锐器伤调查及分析[J].中华实用护志,2004,20(2):63~64

    [6] 洪海兰,林舂阳,徐伟萍.ICU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护理研究,2004,2,18(2):293

    [7] 马秀敏.针刺伤的危害与防护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6):51~5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