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2010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044044
护理干预对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效果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829KB,1页)。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病人用随机方法分成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0例。观察组介入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检查。结果:对两组病人在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前后的血压、脉搏变化,病人紧张、恐惧情况分级等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可明显减少或减轻病人的躯体及心理性应激反应的发生,对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提高检查成功率和对疾病的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全脑血管造影;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8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305-01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是目前评价脑血管的唯一“金标准”[1]。近年来随着此项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逐渐得到了医务界和总多病人的认可,然而DSA作为一项有创检查,存在许多操作风险及许多并发症,因此对病人的心理有较大的影响,许多病人表现出紧张情绪,个别病人产生恐惧心理,以至于放弃造影手术,从而失去治疗机会[2],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为了提到病人对该项检查的认识和心理应激水平,我们对血脑血管造影病人进行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掌握有关知识的病人能够较好配合检查,有效提高了全脑血管造影的成功率和检查的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2005年3月~2009年6月我科共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100例,其中38例为明确头痛原因,34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明确病因,26位颈内动脉海绵窦漏的确诊,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20~75岁,平均55.4岁。干预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8~68岁,平均54.27岁。两组病人均初次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均有同一医师和助手进行操作,排除有严重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其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方法:有责任护士向病人常规介绍手术目的、方法、术前各项准备工作以及术中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的合作。

    1.2.2 干预方法。干预组除按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外,对病人进行护理行为干预。具体方法是由专人负责,介绍病房的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以及导管室的环境。与病人进行交谈评估其心理状况,部分病人紧张、恐惧,均为缺乏脑血管造影知识导致。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向病人讲解有关脑血管造影的检查方法、简要经过、安全和可靠性、检查中可能有什么感觉、应怎样配合。术中护士有意识的握住病人的手,表示安慰及鼓励,注意观察病人表情,如出现紧张、恐惧等问题时,及时指导病人放松,做深呼吸,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舒适的体位。在与病人交谈时,语言和蔼,语调亲切,目光柔和。

    1.3 观察指标与方法

    1.3.1 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3]测量两组病人的焦虑值,由专人负责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病人焦虑情况。

    1.3.2 血压和脉率监测:采用A3监护仪进行连续监测,并记录了病人的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

    1.4 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脑血管造影检查是一项有创检查,在进行治疗时,病人的心理是影响耐受力的主要因素之一,病人紧张,恐惧情绪往往反映某些行的改变[4]。干预组在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前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术中密切配合医生,严密观察病人表情,帮助病人树立信心,提高了心理应激水平,使机体调整到最佳适应状态,消除紧张、恐惧情绪,从而减轻病人的焦虑,稳定血压和心率,减少手术并发症,使手术顺利完成。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干预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血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病人的心理状况,减少或较轻躯体的应激反应,保持心率、血压稳定。

    通过以上观察,采取行之有效的、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或减轻病人的不良反应,积极配合检查,对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和诊断的准确率、减轻病人的痛苦极有积极意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829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