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2011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169515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王春岭 孙利明 冯申启
第1页

    参见附件(1332KB,1页)。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通过比较手术前后及术后8个月随访时(即末次随访)疼痛程度(VA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止痛药使用情况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 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术前VAS评分(8.52±1.13),术后为(2. 48±1.04),末次随访时为(2.73±1.08);止痛药使用评分术前为(2.86±0.82), 术后为(0.63±0.21),末次随访时为(0.51±0.22);活动能力评分术前为(2.74±0.68),术后为(1.05±0.34),末次随访时为(1.12±0.27);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为(13.98±4.62),术后为(22.56±4.34),末次随访时为(22.03±4.93)。随访六个月无并发症发生。各指标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末次随访时与术后第二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增加骨强度,避免椎体继续压缩,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169-01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一种在影像引导下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脊柱外科微创技术。我科自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42例60个椎体进行了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19例,女23例;年龄50~80岁,平均71.3岁。病变椎体共60个,T7椎体3例,T10椎体5例,T1椎体38例,T12椎体3例,L1椎体3例,L2椎体3例。T11L2椎体2例,T11L1椎体2例,T12L2椎体1例,均有腰背部疼痛,坐立行走困难,活动时症状明显,无神经根、马尾神经损伤表现。X线提示有骨质疏松,CT提示病变椎体后壁完整或椎管内脊髓神经无明显受压表现。

    1.2 器械与设备:骨穿刺针:10~14G骨穿刺针;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注射器。

    1.3 检查与术前准备:术前仔细查体,结合影像学检查(X线正侧位、CT及MRI)以确定患椎部位,评价椎体塌陷程度、溶骨性破坏的部位和范围、椎体皮质尤其是后壁是否骨折或破坏、是否有骨块所致的硬膜外或椎间孔狭窄。

    1.4 手术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局麻。在C型臂正位透视下选择穿刺点,对穿刺区域行常规皮肤消毒,正侧位双向透视证实穿刺方向,经单侧或双侧入路将穿刺针针尖置于病椎椎弓根的外上缘,当侧位见穿刺针抵达椎体后缘骨皮质但未超过椎弓根前缘时,正位像针尖应位于椎弓根投影之内。缓慢钻入椎弓根直至椎体前1/3。透视证实穿刺针位置后,开始调配骨水泥。于透视监控下将骨水泥于黏稠状态下注入,术中如发现有骨水泥渗漏至椎体后缘时便立即停止注射,注射结束后插入针芯,待骨水泥凝固后拔出穿刺针。术后嘱患者卧床休息, 6 h后鼓励其下床活动。

    1.5 临床疗效评价:分别于PKP术前、术后第2天及术后6月随访时进行VAS评分、 止痛药使用评分、活动能力评分。止痛药使用评分: 0分,不使用药物; 1分,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2分,不定时口服麻醉止痛药; 3分,定时服麻醉止痛药; 4分,静脉或肌肉注射麻醉止痛药。活动能力评分: 1分,行动无明显困难; 2分,行动困难(需帮助);3分,需使用轮椅或只能坐立; 4分, 被迫卧床。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以(x±s)表示, 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行配对t检验。

    2 结果

    本组42例60个椎体均手术成功,术后6~24 h内疼痛症状均明显减轻, 未有脊髓、神经根损伤及静脉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未发现伤椎椎体高度下降及临近椎体再骨折。影像学复查示椎体高度恢复满意, 骨水泥充盈良好。患者术前、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时各指标测量结果见表1,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而术后与末次随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自1987年Galibert和Deramond采用PVP技术治疗1例颈椎血管瘤取得成功后,PVP技术被广泛用于脊柱肿瘤和骨质疏松症椎体骨折的治疗,尤其是对疼痛缓解的疗效确切[1-2]

    表1 42例患者不同时间点各指标评测结果(x±s)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上具有非常理想的止痛效果,在术后第2天就能显著快速且持久地控制症状, 但其缓解疼痛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机制作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椎体压缩骨折生物力学改变后骨折微动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3-4],只有骨水泥固定了微小的骨折,才能稳定椎体,取得满意的疗效。骨水泥聚合反应时产生热量,能破坏伤椎的感觉神经末梢,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骨水泥单体的化学毒性作用亦可能是其疼痛缓解机制之一。[5]

    椎体成形术的并发症:骨水泥渗漏是PVP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常见的渗漏部位为椎间隙、椎旁软组织、椎管内等,尤其是椎管内渗漏,一旦发生后果严重。预防渗漏应遵循以下原则:严格适应证,椎体后壁严重破坏不宜行PVP术;术中监视下边注射边观察,灌注即将达椎体后缘时即应停止注射;把握好骨水泥的黏稠度与注射压力;术中操作应精确。其次,术后邻近节段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椎体的强度越大,对上下椎体的应力也越强,使邻近椎体的骨折发生率增高;成形术后邻近椎体有抗压缩力下降及椎体间移位等改变,并且邻近椎体抗压力下降的程度与成形术时注入的骨水泥量相关。有研究证明新的椎体骨折与椎体成形术密切相关,尤其是增加了邻近椎体骨折的风险。

    总之,只要严格手术适应证,术中精心操作,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早期迅速地缓解腰背部疼痛,避免了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治疗的理想选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32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