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2011年第4期
编号:12169388
针灸配合自拟十四味温胆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2011年第4期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自拟十四味温胆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48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针药结合的治疗方法,配合中医理论及康复养生理念,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生活调养,健康宣教等方面护理。结果:在颈性眩晕的治疗和护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针灸;十四味温胆汤;颈性眩晕;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aste of acupuncture and self-fourth Wendan Decoction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 METHODS: 48 patients with cervical vertigo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ethods of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of health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strengthen the patient's dietary guidance, life nursed back to health, health edu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care. Results: In cervical vertigo treatment and care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Key words】 acupuncture; fourth flavor Wendantang; cervical vertigo; care

    【中图分类号】R27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77-01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之一,是指颈椎及相关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神经、血管、肌肉等)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所引起的眩晕,亦称Barre—Lieo综合征[1]。本病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高且年轻化的趋势,因而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本文采用针刺配合自拟十四味温胆汤加减治疗配合护理颈性眩晕48例,取得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8例患者均来自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病例,所有患者均为确诊颈性眩晕病例。其中男16例,女32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8岁,平均40.36土9.58岁,病程最短4d,最长7.3月,平均3.24土1.75月。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针灸治疗:取穴:顶中线、颞后线(双侧)、风池(双侧)、内关(双侧)、夹脊穴(双侧)。操作:患者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穴区常规消毒,选用1.5寸长,直径0.3mm的毫针。均行平补平泻法使针感为酸重感为主,再用G6805治疗仪分别连接左右侧夹脊穴,选用疏密波,频率1.4Hz,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宜。留针30min,留针期间可在顶中线、颞后线及内关穴处运针2-3次,以保持针感。1次/d,连续治疗6天后休息1天再行下一疗程。

    2.1.2 中药治疗: 自拟十四味温胆汤加减:黄芪20g、当归10g、党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陈皮10g、法半夏10g、茯苓30g、生甘草10g、竹茹10g、枳实10g、石菖蒲10g、远志10g、生地10g。水煎服,一剂/d(用具体用1000ml左右冷水先泡药1-2h,武火烧开后改为文火煎煮30-40min,取药汁400ml左右,早晚饭后分服)。7剂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再调整用药进行下一疗程。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颈性眩晕与体位有关系,指导患者改变卧位看书或长时间看电视的不良习惯。指导患者改善办公用具,使坐椅与写字桌之间有合理比例,防止过于低头位工作,以减少颈项部劳损。对于必须长时间低头工作者,应每隔2h左右,做5min颈椎保健操1次(具体操作如下:手掌置于颈项部紧贴皮肤,沿颈项作横向来回摩擦,左手摩三下,右手摩三下;捏三下:手掌心置于颈后部,用食、中、无名指及小指与掌根相对用力,提捏颈项肌,左手捏三把,右手捏三把如此反复5min[2])

    3.2 饮食护理:饮食宜荤素搭配,常吃富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忌食刺激性强、油炸及生冷过甜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宜低盐饮食,可多吃山药、赤小豆等健脾利湿的药膳食物辅助治疗。

    3.3 生活护理:保持居室空气流通,宜在阳光充足的室内工作、生活、休息。1-2次/d户外散步等有氧活动, 45-60 min /次,避免不当及过度活动颈部加重大脑供血不足,使眩晕加重。 室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避免暑天贪凉致使寒邪侵袭颈项局部,气血流行不畅,不通则痛。

    3.4 健康宣教:睡前不进饮食物、不在床上阅读,建立良好睡眠心理卫生习惯。改变侧向卧位姿势,以免颈椎侧弯,两侧受力不平衡。 使用低枕,具体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颈椎枕或自制枕(用一般的毛巾以其自身宽度,卷成直径不超过10cm的圆柱体为宜)。

    4 结果

    4.1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原有症状、体征消失,能正常工作和生活。好转:原有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显效:原有症状减轻,体征有所改善,生活能够自理。无效:原有症状、体征无改善。

    4.2 治疗效果: 治疗和护理2个疗程后统计,治愈30例,占62.5%;好转12例,占25%;显效4例,占8.3%;无效2例,占4.2%。总有效率为95.8%。在30例治愈患者中,第1疗程结束时治愈12例,第2疗程结束时治愈15例,第3疗程结束时治愈3例。随访半年无复发。

    5 讨论

    颈性眩晕归于中医学“眩晕”范畴,眩晕是以头晕,目眩为主的一种病症。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本病多因风、火、痰、虚等原因所致。《素问》中对眩晕主要从肝论治,即“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但近年来认为眩晕属虚者居多。如:阴虚则易肝风内动,血虚则致脑失所养,气虚则清阳不升,精亏则髓海不足,均易导致眩晕。故有“无虚不作眩”之说。根据中医理论,采用头针顶中线、颞后线升阳定神,针刺内关醒神止眩,风池乃止眩晕之要穴,电针夹脊穴针对病因治疗,“穴之所过,主治所及”,诸穴共奏,可定眩止痛。同时配合自拟十四味温胆汤加减补虚定神,祛痰止眩,则清窍得升,眩晕得止。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系颈椎静力平衡和动力平衡失调,颈椎增生或椎间盘突出,压迫椎动脉,使椎动脉神经丛受激惹,以及椎-基底动脉痉挛,血流不畅或日久动脉硬化,脑部供血不足,导致内听动脉、前庭神经、迷路缺血而产生眩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等症状。在本病的护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根据其位置性眩晕、颈项僵痛、易于复发等临床特点,运用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康复理念,加强对患者的卫生宣教,饮食护理,生活调养等方面进行有效护理,结合中医辨证针药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其经验有利于在中医类护理单元推广,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对拓展中医护理学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新平,李柱,姜燕.火针、毫针配合正骨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09,18(ll):1797-1799

    [2] 方红,丁贤.三部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护理体会.护理与康复.2010, 9(3):210-212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http://www.100md.com(张琴 黄屏 黄芳 周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