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2011年第4期
编号:12169111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证护理安全(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2011年第4期
     【摘要】为了探讨临床科室护理安全在院感管理工作中作用,提高住院管理水平。我们在临床护理管理中,通过建立健全各级院感组织、完善制度、落实措施、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护理人员操作技术及护理行为,对医院感染知识进行全员培训使其提高认识,并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纳入护理管理的全过程,并做好重点科室的消毒管理工作,使医院感染率有所下降,医院感染各项监测合格率上升,发现以上措施对提高医院管理质量,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 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521-02

    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是以科学检测为依据,以医院感染管理为手段,以规范为标准,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安全为目的的学科活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 百拇医药
    在妇幼保健专科医院的业务环境中,特别是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科等重点科室,是易发生医院感染的科室,不断加强院感管理工作,对于保证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对于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对于有效防止疾病的院内外播散,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提高人们对院感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医疗、医技、特别是工勤人员进一步了解院感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加强消毒、隔离,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将院感控制理念逐步渗透到全院每名职工、渗透到患者当中,必将对院感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医院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院内感染管理与护理安全密切相关,临床护理工作,特别是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护理人员是否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严格执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和有效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直接影响到住院患者安全和护理人员自身安全。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护理安全,要严格落实院感管理规范,把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从院感管理的角度围绕护理工作流程和护理工作环境实行细节监管,才能有效促进护理安全工作开展,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本文结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谈谈粗浅认识。
, 百拇医药
    1 明确院感管理与护理之间责任,发挥院感管理与护理管理双重作用,促进护理安全工作开展

    医院的院感管理工作实施网络化管理,在这个网络中,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承担全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医院感染委员会负责,对全院各科室、各部门、各岗位院感管理进行培训,工作指导、检查、监督职能。院感管理与护理管理工作之间关系是:院感办→护理部→门诊、科室院感管理小组→专兼职医生和护士。同时实行院感管理信息反馈制度。在院感管理网络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院感相关制度、规范贯彻落实到护理工作当中并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院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医院感染管理各层面都吸纳了护理人员,并明确其职责,从院感管理的角度,为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相应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2 加强院科两级管理,进一步规范查房制度

    建立院感管理护理查房制度,从院感管理的角度发现并弥补护理管理缺陷,保证护理安全:常态情况下, 院感办逐月对全院各科室及门诊进行院感管理查房,检查院感管理规章制度、隔离消毒制度等在护理工作中的落实情况。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或收治特殊感染性疾病的情况下,实施专项检查。对于常态检查或专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通报并提出工作改进意见。涉及需要医院采取统一工作的,由院感办提出改进意见并以文字形式呈报主管领导。检查结果与奖金挂钩。
, http://www.100md.com
    实施院感管理护理查房制度能够有效的促进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及时消除护理安全隐患,从而有效保证护理安全。

    3 实施细节监管、监测、保证护理安全

    3.1 严格手的清洁与消毒: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而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中十分活跃而重要的传播媒介,严格落实手的清洁与消毒制度,保证医护人员手的清洁,是防控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采取了系列措施:在对医护人员进行六部洗手法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再把六部洗手图解镶框悬挂于全院各科室,医办室、护理站、值班室洗手池旁,让医护人员洗手时随时参照执行。在全院各科室使用快速手消毒液对护士的手进行诸份采样后消毒。明确了佩戴手套操作的条件,对于应当按规定戴手套操作的护士操作前必须先配戴手套,然后再进行操作。同时建立了医护人员手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监测。

    3.2 加强重点科室的监管,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我们在医院感染管理实践当中,立足本院的实际情况,重点做好产房、手术室、新生儿室、供应室的消毒管理工作。医院产房感染的病原菌比较多,主要有厌氧菌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毒,这些病原体可能来自产妇自身、医务人员,也可能来自灭菌不充分的医疗器具等,环境污染也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1]
, http://www.100md.com
    首先要求产房布局与设施要符合要求,严格划分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限制区,各区之间用门隔开并有明显标志。接生和手术时必须符合无菌操作与隔离原则。产房与手术室,产科病房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环境清洁、安静、通风、采光条件好。产房温度应保持在24—26度,湿度以50%—60%为宜,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在手术中尽量减少人员活动和进出,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无污染。产房和手术室需配备消毒净化设备,做好空气消毒。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细菌数不超过200cfu/m3[1、2]

    新生儿室位置应相对独立,设在医院相对清洁区域,通风采光条件好。新生儿室应包括正常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隔离新生儿室、浴室、陪奶室等,各区之间布局应合理,分区明确,不得交叉使用。室内温度应在22—24度,湿度应在55%—56%。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室内建筑材料应选用防滑、便于清扫的材料,应设双层玻璃,内壁及天花板应无裂隙,且不易落尘。床间距离最少应保持60cm以上[1]。各室内应设洗手设备,水龙头必须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工作人员应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手卫生消毒。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特别是对刚参加工作或新调入新生儿室的工作人员,应检查肝功能,如发现各型肝炎及病毒携带者或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均不应在新生儿室工作。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隔离技术规范》做好个人防护。新生儿要一婴一奶瓶、一用一消毒。特别是保温箱,经实践表明长期应用保温箱的新生儿及早产儿感染机会明显增加,主要是以绿脓杆菌为主。要定期对保温箱用含氯消毒剂擦洗或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湿化瓶每日更换,患儿出保温箱后应对保温箱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定期对重点科室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物品按规定进行工艺监测和生物监测;对治疗室的清洁卫生、物品摆放及消毒均做出限制性规定,并实行重点检查、监督;特别是儿科病房,在清洁消毒常态管理上,着重把好四个环节,即地面及物体表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定期开窗通风换气,并在规定时间采用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实行一床一套、一桌一布、一床一湿扫,物品用后先清洗再消毒;病人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产房、新生儿科遇特殊感染病人时,则针对病种的性质特点,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百拇医药(李劲梅)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