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中耳疾病 > 中耳炎 > 分泌性中耳炎
编号:13231555
不可忽视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日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18年第4期
不可忽视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

     糖糖到了两岁还是不会说话,糖糖妈妈带着她来到医院就诊。医生给糖糖做了各项检查,发现她的大脑发育各项指标都正常。但医生观察糖糖的耳道后发现,她的鼓膜内陷且有积液,紧张部周围有放射状扩张的血管纹,声导抗图显示糖糖的双耳曲线都是B型,这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症状。

    鼻炎会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在临床上,婴幼儿患分泌性中耳炎较为常见,这与婴幼儿耳朵特殊的解剖结构有关。婴幼儿的咽鼓管短、宽而平直,鼻咽部的分泌物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从而引起炎症。新生儿若是哺乳不当,引起的逆乳会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另外,感冒、鼻炎、鼻窦炎等鼻腔和鼻窦疾病,都可因为直接压迫、堵塞咽口或影响淋巴回流,造成咽鼓管管膜肿胀,从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糖糖的分泌性中耳炎是由其鼻炎引起的,医生要治疗她的中耳炎,首先要治好她的鼻炎。为此,医生为糖糖开了喷鼻激素和一些滴鼻剂。激素经鼻腔黏膜的吸收量很小,不用担心其对身体有太大的副作用。同时,针对分泌性中耳炎,医生开了黏液促排剂和抗生素,促进鼓膜黏液排出。

    经治疗,一个月后糖糖的病情有明显好转,鼓膜积液少了很多,声导抗图也由B到A,医生建议继续保守治疗。

    部分分泌性中耳炎可以自愈

    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90%的学龄前儿童患过分泌性中耳炎,这疾病也是引起婴幼儿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部分分泌性中耳炎可以自愈,临床上对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一般采取保守治疗法。

    保守治疗方法是采用鼻用激素喷鼻,配合黏液促排剂和抗生素,促进鼓膜积液排出和消肿,一个月左右就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的患儿因腺样体肥大,需要配合手术切除治疗。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儿的症状仍未缓解,则可以采用置管术。置管术是经鼓膜放置一个通气管在鼓室内,使中耳和外耳道直接相通,可以改善中耳通气引流情況。一般情况下,置管会在1~2年内自行脱落,不用手术取出。

    早发现,早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常常只表现为患儿的听力下降,这个症状容易被家长所忽视。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语言发育迟缓、不理睬父母呼唤等,这可能代表婴幼儿有听力下降的问题,家长要及时带其到医院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中耳腔内的积液会逐渐变得黏稠,长时间后鼓膜内陷状态会无法恢复,形成不张性中耳炎。临床上,许多成年中耳胆脂瘤是由儿童时期的不张性中耳炎转变而来,需要住院手术治疗。因此,即便分泌性中耳炎有一定的自愈性,家长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发现孩子有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http://www.100md.com(邱书辉)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中耳疾病 > 中耳炎 > 分泌性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