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07年第4期
编号:11454299
《伤寒论》保阴存津法论治烦躁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日 战丽彬 刘 莉 田 赟
第1页

    参见附件(189KB,2页)。

     摘要:烦躁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对疾病转归和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伤寒论》中涉及烦躁的条文共80余条,约占全篇20%。纵观《伤寒论》,笔者认为烦躁出现多因阴津耗伤所致,书中创立的保阴存津法对烦躁进行了论治。本文将其归纳为清热保阴除烦、扶阳益阴除烦、回阳救阴除烦、存阴和胃除烦、养营护阴除烦、育阴泻火除烦、滋阴润补除烦、顾阴利水除烦8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伤寒论》;烦躁;阴津;阴虚;保阴存津

    中图分类号:R2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4-0652-02

    《伤寒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理、法、方、药俱全的中医经典著作,对征象与治则的论述共397条。其中提到烦、“烦躁”、“心烦”、“微烦”、“暴烦”、“小烦”等涉及“烦躁”的条文共80余条,约占全篇20%。原文中有48条直接提到了相关方药共33个,六经均有涉及,其内容广泛,蕴意深远。《伤寒论》论述烦躁之详,几乎贯穿全篇,而且多作为辨证之眼目,以示病情传变,对判断病症转归和预后具有指导作用。如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中所云:“呜呼,烦躁为常有之疾,复有诸不治之证,临病者之侧,又当熟审焉。”因此,探寻“烦躁”的证治,对临床应用颇具意义。

    保阴存津法是中医学治疗阴虚证的重要法则之一,其理论基础源于《内经》,开拓发展于仲景。《伤寒论》全书虽重扶阳,但始终贯穿保存阴液的基本思想,其救阳与保阴所奉行的原则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伤寒论》在论述寒化病时,以救助阳气为主;津伤化燥时,以保护阴津为要。仲景在《伤寒论》中对保阴存津方法的运用已比较完备,且与后世养阴法相比独具特色,不仅有直接将补阴药物投于阴损津伤之证的,也有顿挫病邪以保护阴液的,故陈修园云:“《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以‘存阴津’三字为主”,可谓一语中的\[1\]。烦躁的病因病机繁杂多端,遍及六经,涉及五脏六腑,但纵观《伤寒论》却不难看出烦躁病症的出现多因热伤津液,汗、吐、下过度或误用汗、吐、下法损伤阴液导致。而阴津又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生命之根本,津伤必生烦躁,故烦躁的出现是阴津耗伤的主要见症之一。因此,本文就《伤寒论》保阴存津思想对烦躁的证治试述如下。

    1清热保阴除烦

    本法适用于邪入阳明,里热炽盛,气阴两伤之证。《伤寒论》第26条:“……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第174条:“……大渴,舌上干而烦”。此言大汗伤津,阳明燥热,热扰胸膈之心烦,渴饮并见。第168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第169条:“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9KB,2页)